战国吟

七国之时尚战争,威强知诈一齐行。

廉颇白起善用兵,苏秦张仪善纵横。

朝为布衣暮公卿,昨日鼎食今鼎烹。

范雎谢相何心情,蔡泽入秦何依凭。

始皇奋袂天下宁,二世乞为氓不能。

三千宾客愤未平,百二山河汉已兴。

所存旧物惟空名,残阳衰草山川形。

都似一场春梦过,自馀恶足语威狞。

形式: 古风

翻译

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权谋欺诈无所不用其极。
廉颇和白起擅长军事,苏秦和张仪则精于外交策略。
早上还是平民百姓,晚上就可能成为高官显贵,今日富贵明天可能面临杀身之祸。
范雎辞去相位时的心情如何,蔡泽投奔秦国又依靠何人。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带来和平,秦二世却软弱无能,无法维持。
三千宾客对秦二世的暴政感到愤怒,江山易主,汉朝兴起。
昔日的荣华只剩下空洞的名声,夕阳下衰草覆盖的山河,景色凄凉。
这一切就像一场春梦般过去,剩下的只有那些狰狞的往事。

注释

战争:战国时期的频繁冲突。
威强:强大的权力和威势。
诈:欺诈手段。
廉颇:战国名将,以勇猛著称。
白起:另一位战国名将,善于用兵。
苏秦:战国策士,擅长合纵连横。
张仪:与苏秦并称的纵横家。
布衣:平民百姓。
公卿:高级官员。
鼎食:形容贵族的奢华生活。
鼎烹:古代酷刑,烹煮活人。
范雎:秦国丞相,后被免职。
蔡泽:战国策士,后来投靠秦国。
始皇:秦始皇嬴政。
二世:秦二世胡亥。
三千宾客:指众多的臣子或追随者。
恶足:不值得提及。
威狞:凶狠残暴。

鉴赏

这首《战国吟》是宋代诗人邵雍的作品,通过对战国时期各国争霸、智谋纵横和权谋更迭的描绘,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动荡与变迁。诗中提到的廉颇、白起、苏秦、张仪等历史人物,都是以他们的军事才能和外交手腕著称。诗人通过"朝为布衣暮公卿"和"昨日鼎食今鼎烹"的对比,揭示了战国士人命运的无常,以及权力斗争的残酷。

范雎和蔡泽的故事,反映了智者在乱世中的进退与抉择。秦始皇的统一和二世的昏庸形成鲜明对照,而"三千宾客愤未平,百二山河汉已兴"则预示着秦朝的覆灭和新的政权兴起。最后,诗人以"所存旧物惟空名,残阳衰草山川形",形象地表达了对战国纷争过后,只剩下空洞名声和自然景色的感慨,认为这一切都如春梦般短暂,不值一提。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通过对战国历史的反思,寓含了对人生无常和权势虚幻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故连昌宫

洛水来西南,昌水来西北。

二水合流处,宫墙有遗壁。

行人徒想像,往事皆陈迹。

空馀女几山,正对三乡驿。

形式: 古风

春去吟

春去休惊晚,夏来还喜初。

残芳虽有在,得似绿阴无。

形式: 五言绝句

春去吟

好物足艰难,都来数日间。

既为风搅挠,又被雨摧残。

富贵醉初醒,神仙梦乍还。

游人不知止,依旧倚朱栏。

形式: 五言律诗

春阴(其二)

花好难久观,月好难久看。

花能五七日,月止十二圆。

圆时仍龃龉,开处足摧残。

风雨寻常事,人心何不安。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