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正觉所作,以写真画像为题,通过描绘人物的老病形象,寓言般地探讨生命与修行的深刻内涵。"发白而老,面黄仍病",形象地刻画出人物的衰老状态,暗示生命的无常和脆弱。接着,诗人将人的生命比作"穷地水火风"的根源,意指人生经历的各种困苦和变化,以及"见闻觉知"的智慧,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
"一气专柔,诸尘善应",表达的是修炼者内心的平和与对世间万物的顺应,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柔软和接纳。"魏臭而良,橘陈而令",运用比喻,说明事物虽有衰败,但仍有其内在的价值和美好。最后两句,"尽大地药了调和之治方,满虚空身识起灭之缘性",则进一步深化主题,指出修行如同调和身心,洞察生死轮回的规律。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禅宗视角,借画像赞颂了人生的苦难与智慧,以及修行带来的超越与解脱,体现了禅宗对生命哲理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