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八十四)

像兮非真,真兮非像。

妙明四大之前,自出诸缘之上。

不把一字之心传,有吞百川之器量。

随方普应而不亏,的的夜光而在掌。

形式:

翻译

看似真实却非真实,真实却又超越表象。
在四大奥妙之前,它独立于一切因缘之上。
不需传达一字一句的心意,却拥有包容万物的胸怀。
无论何处都能适应并回应,犹如明亮的灯火握在掌心。

注释

兮:语气词,无实义。
非:不是。
真:真实。
妙明:深奥而微妙的。
四大:佛教中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
诸缘:各种因果关系。
一字之心:一字一句所蕴含的心意。
吞百川之器量:能包容众多河流的胸怀。
随方:顺应四方,适应任何情况。
普应:普遍回应。
亏:欠缺。
的的:分明的,清晰的。
夜光:比喻智慧或光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正觉所作的《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中的第八十四首。它以独特的禅宗视角来描绘一幅虚实交融、超越世俗的形象。"像兮非真,真兮非像",表达了画像虽形似,却难以完全捕捉到真实的禅者精神;而禅者的真性,则超越了外在形象,不可言说。"妙明四大之前,自出诸缘之上",四大指的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禅者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超然于因果关系之上。

"不把一字之心传,有吞百川之器量",禅者不拘泥于言语文字的传授,其智慧如同容纳百川的大海,包容广大。"随方普应而不亏",表明禅者能够适应各种情境,应对自如,不失本色。最后两句"的的夜光而在掌",以明亮的灯火隐喻禅者的智慧如夜明珠般照亮内心,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显现其光明。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禅者的内在修为和智慧,以及他们超越世俗表象的境界,富有禅意和哲理。

收录诗词(1298)

释正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五十三)

身兮芭蕉,口兮葛藤。雪乞人天饭,光传佛祖灯。

机活作春像,念冷摩风棱。金针玉线兮,谁我绳绳。

形式: 押[蒸]韵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一九三)

閒云之动,野水之流。

体万像之平等,了一身而自由。

机轮无滞兮,凿枘相投。

形式: 押[尤]韵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三二五)

须发老而覆霜,心念净而发光。

妙照混三世,幽灵空十方。

口吞诸佛而不为大,舌拄梵天而不觉长。

刹尘无间说,鸥鸟不乱行。平等是道,自然成章。

形式: 押[阳]韵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一一五)

体之湛存,潮缩海门。用之亡痕,春入华根。

光明射珊瑚之魂,波澜派昆崙之源。

影动非幡,声扬度垣。静以应繁,冲以待喧。

骐骥之姿,千里之奔。云梦之量,八九之吞。

斲轮之工兮拟谁授克家之学,抱瓮之朴兮将自灌丈人之园。

形式: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