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以事至洛言还过龙门少留一宿自药寮度广化潜溪入宝应翼日过水东谒白傅祠游皇龛看经两寺登八节尤爱之复至奉先作此诗以示同行僧超晖

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

滩声千鼓鼙,石壁万龛窦。

何人植翠柏,幽径出尘囿。

金银佛寺古,夜籁笙竽奏。

僧稀梵呗少,石险松竹瘦。

惟当效乐天,早晚弃冠绶。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苏过所作,描绘了龙门山的壮丽景色以及其周边寺庙的宁静氛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之美。

首句“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描绘了龙门山的雄伟壮观,两座山峰如同门户般矗立,共同汲取着清澈秀美的流水。接着,“滩声千鼓鼙,石壁万龛窦”通过滩声和石壁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景象,仿佛千军万马的鼓声在回荡,而石壁上则有着无数的洞穴,充满了神秘感。

“何人植翠柏,幽径出尘囿”一句,诗人赞美了翠柏的生机勃勃,以及它所引领的一条通往清幽之地的道路,远离尘世的喧嚣。接下来,“金银佛寺古,夜籁笙竽奏”描绘了古老的佛寺在夜晚传来悠扬的音乐,仿佛是大自然与宗教文化的和谐共鸣。

“僧稀梵呗少,石险松竹瘦”则展示了寺庙的宁静与简朴,僧侣们稀少,梵呗之声不多,但周围的岩石险峻,松竹却显得更加坚韧。最后,“惟当效乐天,早晚弃冠绶”表达了诗人希望像白居易那样,早日摆脱官场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龙门山的自然美景,也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298)

苏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予寓洛阳宝坛有僧悟超类有道者与语论事能援古證今盖未祝发时读孔氏之史书涉猎大义为浮屠犹不废今老矣不复读也形骸枯槁真能遗世故而玩死生者送予至龙门陪予游东西两山作此诗别之

我生江海上,性与鱼鸟逸。

端来入世网,竟坐形骸役。

此心本洞然,六月遭怵迫。

常恐忘迹熟,主人不胜客。

道人偶相逢,宿契类畴昔。

巉岩秀眉目,灰槁心木石。

语我学道难,吾徒犹不力。

纷华久风靡,外慕失阃域。

卑之毋高论,遣去身外物。

未能忘饥寒,衣布饭疏粝。

此语君自味,至道在咫尺。

阅人吾虽多,子独无荆棘。

送行聊过溪,共蹑登山屐。

形式: 古风

次韵范信中

将军山林士,本无轩冕意。

乘流亦悠悠,得坎便止止。

平生剧孟徒,作诗建安似。

曹刘或争先,沈谢何足拟。

人穷语益工,天或相夫子。

念君绿发初,四海一身耳。

要见元鲁山,万里立自致。

许君窥藩篱,竟以身后委。

翩然复蹑蹻,便非昔隐几。

功名颇见迫,终欲老云水。

岂料小卜筑,一溪城市里。

从兹傥来物,不足置愠喜。

用寻巢许游,无愧汝颍士。我有?稏田,君多樱笋美。

杖屦日往来,风流岂不伟。

形式: 古风

次韵赵承之留别

出处事莫并,昔谙今则疏。

一从畏车冕,意遂甘泥涂。

种发日就白,衰颜宁再朱。

壮心空万里,老病寄一区。

故人来蓬海,过门问樵苏。

平生诗酒豪,醉倒扶吴姝。

忆昨试京兆,笑谈鼠盗无。

鸡牛本同割,刀几无精粗。

去去南阳野,何以为君娱。

三年方赤地,政成少踟蹰。

古为贤守多,方略想可图。

民言或有酌,近数崔大夫。

惜哉事大谬,谁为焚丹书。

形式: 古风

小斜川

我老不自爱,几时真罢休。

浮沈闾里间,漫效马少游。

年来五十化,逝水无停流。

胸中粗已了,浩荡欲没鸥。

渊明我同生,共尽当一丘。

试筑小斜川,佳名偶相俦。

亦称辛丑岁,与公更倡酬。

当时二三友,得如我友不。

赋诗俱不地,疑有湛辈忧。

聊将桃李句,琼瑰副吾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