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幼安适过予所居题诗草圣甚妙

怀袖功名手未探,乱头睡美厌朝参。

笔端五色藻万象,胸次大千供剧谈。

山寺寻僧宿风雨,水轩见月出东南。

题诗满壁龙蛇动,盛事他年说草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黄幼安的访客在作者居所的所见所感。首句“怀袖功名手未探”暗示黄幼安虽怀揣功名之心,但并未急于追求,显示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接着“乱头睡美厌朝参”一句,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黄幼安的慵懒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展现出其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笔端五色藻万象,胸次大千供剧谈”两句,赞美了黄幼安的才华横溢,无论是文字还是思想都丰富而深邃,仿佛能包罗万象,畅谈无阻。这种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体现了黄幼安的内在魅力。

“山寺寻僧宿风雨,水轩见月出东南”描绘了黄幼安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无论是山中寺庙的静谧,还是水边轩台的月色,都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最后,“题诗满壁龙蛇动,盛事他年说草庵”表达了黄幼安在作者居所留下的艺术痕迹,以及这些作品在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满壁的题诗如同活灵活现的龙蛇,不仅展示了黄幼安的艺术成就,也预示着他的名声将流传久远,如同草庵中的故事一般,被后人传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黄幼安独特的个性、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在艺术和自然面前的深刻体验,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这位访客的赞赏之情。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元夕读书罢假寐

灯下文章已倦看,欲凭诗苦洗辛酸。

世途忽起风波易,富贵不忘贫贱难。

桃坞路迷安石冢,桐川水落子陵滩。

卧闻屐响东廊静,催粥华鲸吼夜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示忠子

梦冷寒庭半夜雨,幽欣临晓一番晴。

柳娇困顿欲眠去,禽作清圆唤起声。

曳履点残山寺静,开经拾得纸窗明。

去年今日岐亭路,吹鬓尘埃趼足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访鉴师不遇书其壁

独自来游微雨后,道人乞食及清晨。

应门童子能迎客,满地榆钱欲买春。

花醉发狂风日酽,柳眠唤起语音真。

政当借榻酬无事,熟鼾从教聒四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资国寺春晚

龙乡戒晓月空斜,唤起清圆响络车。

烧笋饷田村窕窈,拾薪煮茧语諠哗。

美忻崖蜜尝新果,香识山樊称意花。

归去路迷光已夕,浸门春水一池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