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仲蒙石龙涡

群冈压泾湄,于此聚众首。

其间石屋露,远视若呀口。

林端蹑縆上,却入势愈斗。

围空竖古壁,阔可百人受。

洪钟谁倒仰,巨瓮忽侧剖。

层岩寒泉飞,绝巘怪树走。

阴风喜复怒,野雾吞且呕。

晴岚逼衣襟,欲住不得久。

尝闻耕者说,自昔藏蚴蟉。

当年救旱事,有记刻不朽。

近岁灵恐歇,百祷无一偶。

至今闾里人,不复来奠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山峦连绵压在泾河两岸,这里聚集了众多的目光。
其中石屋显露,远远望去像张大的嘴巴。
沿着树林边缘攀登绳索,回头一看,形势更加险峻。
空中环绕着古老的墙壁,宽度足可容纳百人站立。
巨大的钟声仿佛倒挂,大瓮突然裂开。
层层岩石间泉水飞溅,高山上怪异的树木摇曳。
阴风时而欢喜时而愤怒,野外的雾气吞吐不定。
晴朗的山岚逼近衣襟,想要停留却不能长久。
我曾听农夫讲述,这里自古就有蛟龙藏身。
当年干旱时,它们助人降雨,事迹被刻下永存。
近年来,神灵的力量似乎减弱,祈祷也难得回应。
现在乡亲们不再前来献酒祭拜。

注释

群冈:连绵的山峦。
泾湄:泾河两岸。
石屋:石头建造的小屋。
呀口:张大的嘴巴。
林端:树林边缘。
势愈斗:形势更加险峻。
围空:环绕空中。
古壁:古老的墙壁。
洪钟:大钟。
巨瓮:大瓮。
层岩:层层岩石。
绝巘:高耸的山峰。
阴风:阴冷的风。
野雾:野外的雾气。
晴岚:晴朗的山岚。
衣襟:衣袖。
耕者:农夫。
蚴蟉:古代传说中的蛟龙。
救旱:解救干旱。
刻不朽:刻在石碑上永不磨灭。
灵恐歇:神灵力量减弱。
百祷无一偶:多次祈祷都得不到回应。
奠酒:献酒祭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谷景象,群峰环抱,河流蜿蜒,形成一个隐秘的空间。石屋在林间若隐若现,远看如同张开的口。树木攀缘于岩壁之上,回转曲折,力量感强烈。古老的城墙矗立,空旷可容纳百人。巨大的钟和器皿被弃置一旁,有的倒下,有的侧翻。泉水从层叠的岩石间飞流而下,奇特的树木在绝壁上盘旋生长。阴冷的风带着喜悦与怒意,野外的雾气吞吐不定。晴朗时,山岚逼近衣襟,但这种宁静难以久留。

诗中提及耕者曾说起古时藏宝于此地,以应对干旱之灾,有刻石纪念。此处曾是人们祈福之地,但近年来灵异之事已不再发生,百姓的祝愿无从寄托。如今,只剩下村里的人们,不再有人前来供奉酒食。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传说的引入,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与历史的深切感悟,以及对现实生活中信仰消失的无奈和惆怅。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和杨仲轲春难度(其二)

春难度。歌满阕,酒万举。喉欲破,肠欲腐。

风光满天已不暮。春难度。

形式: 古风

和杨仲轲春难度(其一)

春难度。红梢梢,寻缕缕。朝披烟,暮结雨。

劝君饮酒莫用诉。春难度。

形式: 古风

和杨仲轲春难度(其三)

春难度。池浮花,墙拥絮。枕书睡,树阴午。

日长几何万尺许。春难度。

形式: 古风

和提刑子功喜雨

时雨已可喜,况当春发生。

入地如流膏,浸灌万物萌。

真宰每自惜,才洒复却晴。

常时稍沾湿,庶汇亦已荣。

昨宵忽盛下,栏宇翻瓶罂。

高原与庳陆,旦可一尺盈。

寻观太阳起,红光吐峥嵘。

万里洗氛浊,四顾苍烟平。

群农悉就野,上下罗晨耕。

父老荷锄锸,林间笑相迎。

尽言此美泽,天意恤下氓。

麻麦固已定,预见禾黍成。

且幸赋输办,敢望求他赢。

次第还与官,口腹甘别营。

愿常获丰稔,自觉所取轻。

言罢乃散去,沟垄纷纵横。

使者有职事,其喜谁与并。

高斋听淙淙,不寐达五更。

岂不省文移,赖此一夕倾。

天明作浩歌,满纸编和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