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书怀寄中朝往还》,通过鉴赏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对仕途生活的反思。
“平生自许少尘埃”,表达了诗人一向自诩清高,不愿陷入世俗纷争。这一句设置了整首诗的情绪基调,显示出杜牧个人的操守与理想。
“为吏尘中势自回”则透露出诗人在仕途上的不得已,从事官职之时难免被尘世所染,但内心却始终保持着自我回归的愿望。这里的“势”字,意味着外界环境对个人意志的压力。
“朱绂久惭官借与”,诗人表达了对自己曾经依附权贵以求得官职的羞愧之情。“朱绂”指的是高级官员所穿的红色官服,“久惭”则显示出杜牧对此行为深感懊悔。
“白题还叹老将来”,“白题”是指年轻时的考卷,诗人回忆起往日的壮志豪情,不禁感慨岁月匆匆,时光易逝。这里流露出对青春易逝和个人抱负未能充分实现的哀叹。
“须知世路难轻进”,告诫自己要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并不容易获得。这一句是诗人的自我警醒,也是对读者的一种提醒。
“岂是君门不大开”,这句话表面上看似是在询问是否因为权贵之门未曾广泛开放而难以进身,但实际上则含有对现实政治的讽刺意味,暗示了仕途的艰辛和人情的冷酷。
“霄汉几多同学伴”,诗人提及与自己同窗共学的伙伴在天子之门(即皇帝之职)前争取功名的情形。“霄汉”指的是朝廷,象征着权力与尊荣的所在地。
“可怜头角尽卿材”,诗人对这些仍在奔波仕途、希望展现才华的同僚感到惋惜。这里的“头角”指的是年轻时的才华和抱负,“可怜”表达了杜牧对他们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抒写了仕途生活的艰辛、人生的无常以及个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同辈之士的关切和对未来命运的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