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答社中诸子

柴桑有处士,襄阳有遗老。

尽室入蓬篙,终年颜色好。

人生苦不足,吾道无求饱。

愿得同心人,浩歌藉芳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柴桑的处士与一位居住在襄阳的遗老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愿望。诗中的“尽室入蓬篙,终年颜色好”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两位老人与世无争、安贫乐道的生活情景。他们虽身处简陋的蓬蒿之中,但脸上始终洋溢着满足和平静的笑容。

“人生苦不足,吾道无求饱”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物质追求无止境的感慨,同时也强调了他们所遵循的生活哲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内心充实即是最大的满足。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精神世界的重视,而非单纯追求物质的富足。

最后,“愿得同心人,浩歌藉芳草”一句,则寄托了诗人对于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以及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通过歌唱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达到心灵的释放与解脱,体现了古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场景的描绘,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精神境界的向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6)

金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刘东郊

木落岭猿愁,江帆开素秋。

寸心千里远,孤剑一身留。

闽海天垂尽,仙山云半浮。

安期方待子,且抱古琴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寄芝仙西征幕府

枚生长托乘,王粲始从军。

会有平戎策,能开西极云。

令严千雪帐,犒士万羊群。

指日应降虏,铙鼓奏凯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武功县望太白山

百里武功县,明当太白山。

雪从何代积,春到几时还?

清霁迥晴昊,高寒指翠峦。

军行休鼓角,风色正愁颜。

形式: 五言律诗

褒斜谷

阁道横空去,连峰叠嶂开。

地随秦塞尽,山自汉中来。

行蚁缘旋磨,粘蜗上古台。

当年转战处,弥望满蒿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