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中子(其二)

天下皆忧得不忧,梧桐暗认一痕秋。

历历四更山吐月,悠悠残夜水明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末清初所作的《读文中子(其二)》中的一联。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寓言个人心境与时代忧虑。"天下皆忧得不忧",表达了诗人在纷扰世事中独守内心的宁静,即使天下人都忧虑不安,他却能超然物外,保持一份独特的淡然态度。"梧桐暗认一痕秋",以梧桐叶的凋零象征秋天的到来,暗寓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而"一痕秋"则形象地刻画出秋意的细微痕迹。

接下来的两句"历历四更山吐月,悠悠残夜水明楼"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夜晚四更时分,山峦清晰地映照着明亮的月光,展现出寂静而深远的画面;而漫长的残夜中,水面映照着楼阁,使得静谧的夜景更加空灵。这两句通过描绘深夜的自然景象,传达出诗人孤独而又深思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寓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沉思。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哲理韵味的抒怀之作。

收录诗词(1514)

王夫之(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夕堂。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 字:而农
  • 号:姜斋
  • 籍贯: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
  • 生卒年: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

相关古诗词

书陈罗二先生诗后(其一)

白沙飞舞茅龙,一瓠埋头蝇迹。

莫道我狷彼狂,共弄暮天空碧。

形式: 六言诗 押[陌]韵

书陈罗二先生诗后(其二)

金牛洞口春色,观生居畔秋声。

彻底与君拈出,前山雨过云生。

形式: 六言诗 押[庚]韵

和一峰入道门

道牖无开阖,天阊在寸心。

琅然丝竹启,不但有清琴。

孝友春云沃,中和海岳深。

金枢才一转,九折任幽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和一峰读书楼

竹户绿光迥,疏窗素影幽。

曲通邀月径,直上摘星楼。

片字非虚设,孤心自泳流。

陈言皆此日,无往不天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