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

黯黯龙潭不测深,临观崖下已千寻。

若逢岁旱休閒卧,好与斯民去作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龙潭的深邃与壮观,以及它在干旱时对民众的重要性。首句“黯黯龙潭不测深”,以“黯黯”形容龙潭的深邃,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不测深”则强调其深度难以估量,营造出一种深不可测的氛围。接下来,“临观崖下已千寻”一句,通过描述站在崖边向下看时的视觉感受,进一步突出了龙潭的深广,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其深邃的震撼力。

后两句“若逢岁旱休閒卧,好与斯民去作霖”,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龙潭的价值。在遭遇干旱之时,龙潭不仅不应闲卧不动,反而应该发挥其水源的作用,为民众带来甘霖,缓解旱情,保障民生。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互依存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福祉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龙潭这一自然奇观的描绘,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社会和谐与民生幸福的美好愿望,是一首兼具自然美与人文关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735)

赵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放螺溪

子舆辍肉为闻声,德洽民心苦好生。

智者教行尤可尚,放螺从此得溪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与男㞦游天台石桥览先祖诗因成

石桥吾祖昔留诗,句有天寒树著衣。

山下老僧能叹咏,诸孙三岁与光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锡杖泉

丛林枯槁井难穿,珍重禅师道力坚。

一旦出庵携一锡,卓山随手涌甘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过台州登巾子晚游东湖

巾顶广轩逢杪秋,万家云屋接丹丘。

主人欲尽行人乐,更向东吴共泛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