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龙潭的深邃与壮观,以及它在干旱时对民众的重要性。首句“黯黯龙潭不测深”,以“黯黯”形容龙潭的深邃,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不测深”则强调其深度难以估量,营造出一种深不可测的氛围。接下来,“临观崖下已千寻”一句,通过描述站在崖边向下看时的视觉感受,进一步突出了龙潭的深广,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其深邃的震撼力。
后两句“若逢岁旱休閒卧,好与斯民去作霖”,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龙潭的价值。在遭遇干旱之时,龙潭不仅不应闲卧不动,反而应该发挥其水源的作用,为民众带来甘霖,缓解旱情,保障民生。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互依存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福祉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龙潭这一自然奇观的描绘,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社会和谐与民生幸福的美好愿望,是一首兼具自然美与人文关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