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与忧虑。首联“相逢野老泪沾裾,久旱人贫岂有馀”以野老的泪水和久旱的人们贫穷的现状,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悲凉的社会氛围。接着,“百里祗存悬罄室,三春不见问农书”进一步强调了百姓生活的困苦,连百里之内都找不到富足之家,春天过去也未见农事询问,暗含了对政府不关心民生的批评。
“沟塍水涸因风尽,草木枝焦向日疏”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干旱的严重程度,沟渠干涸,树木枯萎,生动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最后,“惟愿皇天念民命,江湖无力枉愁予”表达了诗人对上天的祈求,希望上天能体恤民情,拯救苦难中的百姓,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无能为力的无奈与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描绘,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和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