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昌化令张侯瑞应册

大明天子坐明堂,山陬海澨遐哉荒。

悲翠珠贝走上方,有邑淳简儋之昌。

厥侯为政古循良,则壤惟赋均且详。

鞭笞不事民乐将,桄榔树下课农桑。

有雨随车濡瀼瀼,散之原野尽天浆。

禾登于垄谷盈厢,民之乐只帝力忘。

槟榔椰实树千章,更于其下牧牛羊。

使君何必下琴堂,八风六律调宫商。

雁鸿中泽鸣载翔,鸮食其葚音则臧。

草不知风波不扬,三秀晔晔产芝房。

金砂淘粒蚌舒光,丰碑洗出峻灵王。

再拜稽首神固藏,公无渡河河汤汤。

须臾汔济河断梁,民加其额公寿康,公曰偶尔未为祥。

即今奏最上岩廊,天子曰嗟尔化昌,御屏定书昌化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昌化县令张侯治理地方的政绩与瑞应景象,展现了其仁政与百姓生活的和谐。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来衬托张侯的德政,如桄榔树下课农桑、雨随车濡、禾登谷盈、牛羊满地等,生动展现了农业社会的繁荣景象。

“鞭笞不事民乐将”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张侯以德治国,不需严刑酷法,百姓自得其乐的情景。“使君何必下琴堂”则表达了张侯无需借助外在形式,如琴堂音乐,其德政已深入人心,自然调和了八风六律,使得整个社会和谐有序。

诗中还提到了自然界的祥瑞现象,如雁鸿中泽的飞翔、鸮食其葚的声音、三秀芝房的生长、金砂蚌光的显现等,这些都象征着张侯政绩卓著,得到了上天的眷顾与认可。

最后,“御屏定书昌化张”一句点明了张侯的政绩被记录在天子御用的屏风上,成为昌化的象征,进一步强调了其德政对地方的影响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明朝时期一位贤能县令的政绩与地方的祥瑞景象,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官员德行与政绩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解嘲和坡公夜梦

旁人笑我士不如,终日諵諵一卷书。

龛灯常过午夜馀,是起刚及晓钟初。

胡为局局不自舒,前身定是一蠹鱼。

我言万族皆有缘,诗书于我真奇偏。

带经而仕又三年,依然旧习相搆缠。

较之博奕此为贤。

匪余癖也古有然,大圣三绝易韦编。

形式: 古风

因病閒居和闻子由瘦

近服黄连稍断肉,顿顿只啖黄粱粥。

窗灯眼缬未成眠,入作蚊声逐蝙蝠。

朝来投牒乞移疴,刚得闭门一避俗。

氍毹半拥绛帐明,冷衾未许偎红玉。

风敲短檐落叶乾,寒肌隐隐生金粟。

强调中气守黄庭,心花瞀眩奔狂鹿。

印锁空庭鸟雀哗,山厨黠鼠欺童仆。

才梳短发帽宽欹,带孔移腰形似鹄。

形式: 古风

摘荔枝和谢欧阳晦夫

往来四海五经年,制得沈香黑角冠。

土人笑指私相诧,赠我抺额青花缦。

白藤细笠黄皮屐,我今暂与俗相安。

从来入俗须从俗,且与扬波泛其澜。

万安藤枕细且滑,定安草簟冰纹寒。

携之花阴供午睡,要与家山一样看。

海风啸林夏不热,荔枝五月遍冈峦。

脱冠戴笠游其下,新衣黎葛轻如纨。

三杯粘酒颓然醉,先生颜赛荔枝丹。

倾筐倒来携满袖,饱啖还解带围宽。

东坡韶腹佞其舌,作词翻笑海翁酸。

形式: 古风

王际明以藤枕见贻拈韵答之和坡翁琴枕

七尺匡床置草屋,展开冰簟蕲州竹。

副以万州细藤枕,一生閒具亦云足。

朝来解带倦将迎,重衫脱下汗如漉。

凭君相引入华胥,钧天一鼓双门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