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九锁山.凤洞

日澹梧枝洞锁苔,人间矰缴几惊猜。

九苞自是冲霄物,曾为箫韶一出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阳光微弱照在梧桐枝上,树皮上覆盖着青苔,仿佛被自然之锁紧紧封闭。
世间的人们对这神秘的景象猜测不已,怀疑是否有猎人射出的箭矢或网罗降临。

注释

日澹:阳光微弱。
梧枝:梧桐树枝。
洞锁苔:紧紧封闭,覆盖着青苔。
人间:世间。
矰缴:古代的箭矢或网罗。
惊猜:猜测和惊疑。
九苞:九个花瓣(可能指凤凰等神话生物)。
冲霄物:直冲云霄的神物。
曾:曾经。
箫韶:古代的音乐名,象征吉祥或神圣。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林景熙游历九锁山凤洞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澹梧枝洞锁苔",通过描绘阳光透过稀疏的梧桐树影洒在长满青苔的洞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氛围。"日澹"二字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环境的清冷。

次句"人间矰缴几惊猜"则转而触及人世间的纷扰,"矰缴"象征着权势与争夺,暗示人们对于洞中可能隐藏的神秘力量或高人隐士的好奇与揣测。"几惊猜"表达了人们对未知的敬畏和期待。

后两句"九苞自是冲霄物,曾为箫韶一出来"进一步揭示了凤洞的寓意。"九苞"通常象征凤凰,凤凰被视为祥瑞之鸟,能冲破云霄,寓意着洞中的非凡之物具有超凡脱俗的品质。"曾为箫韶一出来"借用了《韶乐》的典故,暗示凤洞曾有仙人或圣贤出没,增添了神秘和神圣的色彩。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象和神话传说相结合,既展现了九锁山凤洞的幽深与神秘,也寓含了对超凡境界的向往和对人世纷扰的反思。林景熙的笔触细腻,富有哲理,体现了宋诗的意蕴深厚。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游九锁山.天柱峰

谁卓孤峰紫翠巅,流泉一脉到宫前。

却怜千尺擎天柱,不拄东南半壁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游九锁山.龙洞

云湿林腥隐石扉,不知何代有龙归。

却疑此洞元无底,下挟沧溟作雨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游九锁山.松间

客杖偶逢山鹤引,儒冠幸免野猿嗔。

吹来松气清人骨,为洗东华万斛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游九锁山.神仙隐迹

仙子浑无涉世劳,屐痕一尺寄孤高。

几人失脚风波里,可是云根立得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