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临水一荒城,风沙常眯目。
城里半流人,荆扉掩茅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凄美的边塞景象。"临水一荒城,风沙常眯目",开篇即以“荒城”、“风沙”勾勒出一片苍茫辽阔而又充满萧瑟之感的画面,仿佛能听见风沙呼啸,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寂寞。"城里半流人,荆扉掩茅屋",进一步描绘了城内居民稀少,房屋破败的场景,荆扉(用荆条编成的门)和茅屋则暗示了居住者生活的简陋与艰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塞之地的荒凉与人烟稀少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悲凉情感,让人不禁对生活在如此环境下的人民产生深切的同情与感慨。
不详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款段独行迟,揽辔亦自适。
天清无片云,遥遥见山色。
周庐夜半雨,萧萧不成响。
晓起看晴明,雪满青山上。
爱尔生正直,仗尔扶衰老。
道路有险夷,出入常相保。
正直余何有,道义卿所持。
但自保坚固,无论险与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