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希昼

关中吟鬓改,多事与心违。

客路逢人少,家书入关稀。

秋声落晚木,夜魄透寒衣。

几想林间社,他年许共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在关中的岁月里,我感到头发渐白,许多事情都违背了我的心意。
在外漂泊,遇到熟人的机会很少,家书也难得通过关卡传到家乡。
秋日的寒风吹过空荡的树林,夜晚的月光穿透寒冷的衣物。
我时常想起在林间的聚会,期待着未来能与他们一同回归。

注释

关中:指古地名,今陕西中部地区。
吟:感慨或吟咏。
鬓改:形容头发变白。
违:违背,不顺。
客路:旅途,异乡之路。
逢人少:遇见熟人的次数少。
家书:家信。
入关稀:很少能收到家里的来信。
秋声:秋天的风声。
晚木:傍晚的树木。
夜魄:夜晚的月光。
寒衣:寒冷的衣服。
林间社:乡村的聚会,通常指农闲时的社交活动。
他年:将来某时。
共归:一起返回故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惟凤所作的《寄希昼》,以关中的个人经历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关中吟鬓改”描绘了诗人在关中地区漂泊,岁月流逝,白发增添的形象。"多事与心违"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纷扰与现实的不顺,流露出无奈与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客路逢人少,家书入关稀”,进一步渲染了孤独感,行走在外的诗人朋友稀少,家信也难得一见,加深了思乡之情。"秋声落晚木"通过秋日的萧瑟景象,寓言了诗人内心的凄凉,而"夜魄透寒衣"则写出了夜晚寒气透过衣物的寒冷,以及诗人对温暖家庭的渴望。

最后两句“几想林间社,他年许共归”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期盼,虽然现在身处逆境,但心中仍怀有希望,期待着有一天能与亲人共享林间之乐,回归故里。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以关中的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孤独的旅人形象,以及对家乡和亲情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19)

释惟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昭文馆陈学士

秋深荒外客,独上望京台。

远信未封去,新鸿又见来。

地寒边树短,天静瘴云开。

无限心相向,南宫卧锦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寄登封宰韩殿丞

前秋登阁晚,吟次见晴云。

中岳耸当县,三年静对君。

朱衣借客典,清俸买书分。

别后逢摇落,相思隔晋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答宇昭师

要地无闲日,吟踪肯暂过。

林泉归计晚,雨雪向春多。

径僻稀来客,庭荒半长莎。

独眠思旧约,寒梦绕烟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

东西望朔漠,姑射独崔嵬。

一片两片云,终南太华来。

根绕黄河曲,影落清渭隈。

深涧饮渴虹,邃河生秋雷。

古径穷难尽。晴岚拨不开。

海鸥飞上迟,边风劲触回。

傲隐非他古,依灵有奇才。

曾生心若何,猿声终夜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