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窗诗(其二)

抱书南窗下,日午天光亮。

阴阴夏木长,翙翙巢禽鬯。

因之省疏慢,亦喜就閒旷。

散帙寄忘怀,曲肱从所尚。

临文眩今古,抚事杂欢怅。

劳形竟何为,有心得非妄。

释卷忽自娱,收视已神放。

远从华胥游,却立钧天上。

万缘倏皆空,至乐了无状。

悲哉俗学徒,头白迷归向。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南窗下阅读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思考。首句“抱书南窗下,日午天光亮”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明亮的读书氛围,仿佛读者与自然光线融为一体,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接着,“阴阴夏木长,翙翙巢禽鬯”两句,诗人将视线转向窗外,夏日的树木郁郁葱葱,鸟儿在巢中欢快地鸣叫,这样的景象不仅增添了诗的生动性,也暗示着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因之省疏慢,亦喜就閒旷”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疏懒与怠惰的可贵之处,并享受于宁静与开阔的空间之中。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探索。

“散帙寄忘怀,曲肱从所尚”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阅读时的心态,他将书籍视为寄托情感与思绪的载体,以弯曲的手臂支撑着头颅,随心所欲地沉浸于阅读之中,体现了自由与个性的追求。

“临文眩今古,抚事杂欢怅”两句,诗人通过阅读,跨越时空,感受古今之事,既有欢乐也有惆怅,这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反映了他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

“劳形竟何为,有心得非妄”提出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面对生活的忙碌与辛劳,诗人追问其价值所在,认为有所得并非虚妄,体现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追求。

最后,“释卷忽自娱,收视已神放”表明诗人通过阅读获得了心灵的愉悦与释放,闭目凝神,心灵得到了自由与解放。

“远从华胥游,却立钧天上”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向往超越现实的精神世界,如同华胥氏游于梦境,站在宇宙的中心,体验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万缘倏皆空,至乐了无状”总结了诗人通过阅读与思考,认识到世间万物皆为空相,真正的快乐难以言表,达到了一种超越物质与形式的至高境界。

“悲哉俗学徒,头白迷归向”则是对那些沉迷于世俗学问,直至老去仍不知回归本真的人的感慨,表达了对真正智慧与生活意义的呼唤。

整首诗通过对南窗下阅读场景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探讨,展现了作者对知识、自然、自我、生命等多重主题的思考与感悟,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登慈佛寺

清溪浅褰裳,嘉树大盈抱。

古寺向百年,地幽景深好。

连峰拱苍翠,秋雨洗穹昊。

客至登高楼,西风动衰草。

雄豪昔未遇,饭粥殆将老。

岂知风云期,草昧及天造。

杖箠城下邑,倾囷载金宝。

良知积困约,固不慰枯槁。

铭勋久犹存,馀烈漫浩浩。

空馀祇树园,常此伊蒲祷。

阶除稍芜没,梁栋乍倾倒。

顾览为徘徊,物化那能道。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筑室种树

筑室非我乡,种树非我庐。

未尝三年淹,劳力岂不虚。

远嘉叔孙子,去故情若初。

此意人不知,嗟哉贤大夫。

形式: 古风

和王绚道赠高七植竹

人言植物中,唯竹类有德。

虚心道所存,外劲礼自饰。

风霜不改阴,一何金玉色。

丘泽无变根,还如古人直。

繁花岂无实,所待鹓鸾食。

卑枝亦可栖,不许鸱鸢息。

为君裁管籥,于此谐金石。

为君度短长,于此齐寻尺。

济川倚巨楫,扶老杖轻策。

大厦莞簟安,射侯弓矢力。

乃知天材美,固待君子识。

饱闻昆崙秀,盛说潇湘碧。

岂曰生不迁,念当厚封植。

惟君傲声利,心远地更僻。

择交独此君,开径如三益。

清风共忘言,明月为莫逆。

还当扫尘榻,会待遗名客。

形式: 古风

涉伊水宿宝应寺

日夕车马烦,路绝临清伊。

云光与水色,极望相逶迤。

饮马清泠泉,凉风吹人衣。

白石可历数,游鱼仍俯窥。

浅濑乍褰裳,榜舟亦迟迟。

古木号乱蝉,白鸟时独飞。

上方两高阁,向水双朱扉。

迢迢际烟霞,安得青云梯。

暝投中峰宿,四山凝夕霏。

钟鸣众禽寂,孤灯明翠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