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月》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月色的静谧与深邃,以及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首句“万籁无声独倚阑”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诗人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周围万籁俱寂,只有自己的思绪在空中飘荡。接着,“当头皓魄挂云端”一句,将月亮比作挂在云端的皓白之魄,形象地展现了月光的明亮与高远。
“清辉莫到十分满”表达了对月光的微妙把握,暗示了人生和自然界的完美往往存在于不完全之中,过于圆满反而失去了那份微妙与神秘。“圆缺从无一例看”,则进一步强调了事物变化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月相的圆缺变化,正如人生的起落沉浮,没有固定的模式。
“遍地疑霜秋有色,长空如水夜生寒”两句,将秋夜的景色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秋霜覆盖大地,给世界披上了一层银装,而长空如同被清水洗过一般,夜晚的寒冷仿佛凝固在空气中。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季节更替的感慨。
最后,“关心伫望山河影,知否中原尚未安?”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对国家和平与安宁的深深忧虑。他伫立凝望,山河的影子映照在心中,却担忧着中原大地尚未安定,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关切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月色的美丽与深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