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宏见和再次前韵.牡丹

半夜疏钟来景阳,美人梳洗随君王。

天然意态已倾国,何用苦死催严妆。

朱颜半酡宁著酒,玉肤自滑非临汤。

铅华固美岂真色,兰麝虽馥非天香。

我观牡丹正如此,勾栏横槛为雕房。

乍惊神女峡中见,只恐弄玉云间翔。

檀心点点晕深紫,金蕊簇簇摇金黄。

坐令杂花为婢妾,解使蜂蝶成颠狂。

临风袅袅更妍好,浑如舞袖踏春阳。

芳根最是洛中盛,安得千本栽砌傍。

惜花惟怕春色老,此癖谁与针其肓。

沙阳春晚始一见,如有异味争先尝。

蜡封剪处持送我,念子此意何时忘。

禅关兀坐无与语,迟迟昼景方舒长。

对花把酒不知醉,醒后还复悲殊乡。

佳篇酬和慰落寞,清丽欲与花争芳。

吟哦愈苦诗愈好,去去惜此窗前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名为《志宏见和再次前韵.牡丹》。诗中描绘了牡丹的美丽与魅力,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牡丹的自然之美与人工雕琢之妙。

首先,诗人以“半夜疏钟来景阳”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在夜深人静之时,牡丹悄然绽放,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接着,“美人梳洗随君王”一句,将牡丹比作美人的梳妆,生动地表现了牡丹的娇艳与高贵。

接下来,诗人通过“天然意态已倾国,何用苦死催严妆”表达了对牡丹自然美的赞赏,认为其无需刻意装扮就已经倾国倾城。进一步,诗人描述了牡丹的色泽与香气,指出其自然之美远胜于人为修饰,强调了牡丹本身的独特魅力。

在描绘牡丹的形态时,诗人使用了“檀心点点晕深紫,金蕊簇簇摇金黄”这样的比喻,形象地展示了牡丹花瓣的层次感和色彩对比,以及花蕊的动态美。诗人还提到牡丹的影响力,称其能“坐令杂花为婢妾,解使蜂蝶成颠狂”,表现出牡丹的非凡魅力。

最后,诗人通过“临风袅袅更妍好,浑如舞袖踏春阳”赞美了牡丹在春风中的轻盈姿态,将其比作舞动的袖子,生动地描绘了牡丹在春日阳光下的美丽景象。诗人还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之情,希望能在洛阳广泛种植,让牡丹成为春天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牡丹的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志宏见和再次前韵.酴醾

寒过春光还漏泄,酴醾架上花如雪。

轻盈皓色讶梅开,芬馥清香胜兰茁。

龙须初引翠蔓长,玉质全看素英缀。

结成幽洞自深沈,荫此芳醪更奇绝。

铜瓶只浸两三枝,香在根尘都不歇。

幽人赠我意已勤,却愧终朝烦采撷。

子美惟愁花欲飞,渊明自爱门常闭。

寻芳须趁春未残,更喜晴天垂彩霓。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次韵招志宏见过

旰起禅房只杜门,忽思嘉客共论文。

连山雾雨密难解,隐耳雷霆惊乍闻。

我向图书端作蠹,子今胸抱欲吞云。

春堂谈笑能相就,为把沈烟细细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再赋酴醾赠志宏

春入酴醾如愤泄,翻空万点枝头雪。

浓花嫩蕊满柔柯,应笑蓬葭春亦茁。

东君端的衒工夫,故把琼酥巧妆缀。

含风触处便氛氲,带月看时更清绝。

幽香移入小斋中,独比馀花最难歇。

子应怜我惜春光,刺手钩衣几番撷。

却嗟草木本无情,亦解随时自开闭。

对花一醉更翻书,醉里犹能读为霓。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题陈氏隐圃佚老堂二十韵

处世如大梦,悟者能有几。

钟鸣漏已尽,耽著不知止。

贤哉颍川公,才老即谢事。

悬车筑园池,归作隐君子。

大块方逸我,顺之聊复尔。

燕居二十年,坐进端为此。

委形虽物化,妙湛本无死。

我来恨不及,犹喜识其嗣。

鬓眉皓已霜,眸子炯如水。

头著白纶巾,萧散真晋士。

传家有高风,何必拾青紫。

衡门久不开,荒径为我洗。

相携步方塘,春渌涨清泚。

修篁间苍松,新槐杂嘉卉。

断桥堆露箨,危架引烟蕊。

荫庭桂团团,叠涧石齿齿。

萧森无俗姿,旷远含古意。

慰我放逐情,翛然百忧弭。

缅怀前人风,安得九原起。

相过不厌频,追随从此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