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观察贻余禅衣成夜坐诗寄谢

长林寒风厚,斗室霜气侵。

珍重故人惠,有衣亦可衾。

中夜每起坐,春温解重阴。

明月入我户,流光照鸣琴。

念彼世中人,异调难同音。

顿使羔裘贤,难执遵路襟。

思君三叹息,付之一悲吟。

万感既刊落,一息自深深。

乃知人心妙,昼夜当温寻。

感君衣被意,示我禅定心。

获此领中珠,不啻腰缠金。

欲悉此中元,何时来盍簪。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名为《蔡观察贻余禅衣成夜坐诗寄谢》。诗中描绘了诗人收到友人蔡观察赠送的禅衣后,在夜晚静坐时的内心感受与思考。

首句“长林寒风厚,斗室霜气侵”描绘了环境的寒冷与清寂,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沉。接着,“珍重故人惠,有衣亦可衾”表达了对友人深情厚谊的感激,以及对赠物的珍惜之情。

“中夜每起坐,春温解重阴”则展现了诗人夜不能寐,内心充满思绪的状态。春日的温暖似乎能驱散心中的阴霾,暗示着希望与光明的到来。

“明月入我户,流光照鸣琴”描绘了月光洒满房间,照亮了诗人面前的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象征。

“念彼世中人,异调难同音”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复杂人际关系的感慨,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轨迹和价值观,很难找到共鸣。接下来,“顿使羔裘贤,难执遵路襟”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差异,即使是最为尊贵的衣物(羔裘),也难以成为所有人共同遵循的标准或准则。

“思君三叹息,付之一悲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激之情,通过三次叹息和悲吟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后,“万感既刊落,一息自深深”意味着所有的复杂情感在内心深处得到了释放,留下的是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乃知人心妙,昼夜当温寻”点明了诗人通过这次经历,认识到人心的微妙之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细心体察与理解。最后,“感君衣被意,示我禅定心。获此领中珠,不啻腰缠金。欲悉此中元,何时来盍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赠衣之意的感激,以及对禅定之心的向往,认为这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并期待未来有机会与友人相聚,进一步交流心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人性、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禅宗智慧的追求与感悟。

收录诗词(154)

高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云从,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 字:存之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562年 - 1626年

相关古诗词

七哀诗

肃肃秋风深,漫漫秋夜长。

中夜百感集,摄衣步空堂。

頫听虫声悲,仰视明月光。

物色一如昨,旧人何茫茫。

岁月日以疏,仿佛日以亡。

一岁成永诀,千载空相望。

静心易生哀,遗情难为方。

愿从梦中路,柔身至其旁。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程酒诗

尼父酒无量,天然中权衡。

自非大圣资,刚毖宜服膺。

云胡末世下,放饮斯得名。

微醺忆尧夫,止酒见渊明。

哲者以怡性,愚者以促龄。

损此清明躬,受彼昏浊萦。

吾以自深省,龟勉持法程。

觞以九为极,倍之洽亲朋。

上与日月誓,下与山水盟。

以此茂对之,杯尽意有赢。

世有善饮者,于焉知我情。

形式: 古风

水居

到此情偏适,安居兴日新。

閒来观物妙,静后见人亲。

啼鸟当清昼,飞华正苒春。

呼童数新笋,好护碧窗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即事

乍雨洗庭柯,斜阳到薜萝。

读书聊散帙,看竹偶经坡。

鸟下山初暝,月来池欲波。

幽情无著处,呼酒一高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