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杜叔高祝彦集观天保庵瀑布主人留饮两日且约牡丹之饮(其二)

只要寻花子细看,不妨草草有杯盘。

莫因红紫倾城色,却去摧残黑牡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名为《同杜叔高祝彦集观天保庵瀑布主人留饮两日且约牡丹之饮(其二)》。辛弃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赏花与饮酒的情景,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首句“只要寻花子细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细致观察的态度。他强调的是深入地欣赏每一朵花,而不是浮光掠影。接着,“不妨草草有杯盘”则暗示了在赏花之余,与朋友相聚畅饮的乐趣,并不追求奢华,简朴而真挚的聚会同样充满意义。

“莫因红紫倾城色,却去摧残黑牡丹”这两句诗,运用对比手法,赞美了那些不因艳丽而被过分追捧的花朵,如黑色的牡丹。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对真正价值的深刻理解:真正的美不应仅局限于表面的华丽,更在于其内在的品质和独特性。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观察,也是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反思,提醒人们不应盲目追求外在的荣耀,而应珍惜那些可能被忽视的、具有内在价值的事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赏花饮酒的日常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对美的深刻思考,既富有生活情趣,又富含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读语孟二首(其一)

道言不死真成妄,佛语无生更转诬。

要识死生真道理,须凭邹鲁圣人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忆小儿

中年再举子,可喜亦可怜。

半晬已知父,举手拊我肩。

欲别不忍去,离怀重悽然。

儿生苦多病,此念有拳拳。

江声鏖旅枕,展转不得眠。

恍若闻儿声,常如在目前。

我思不能已,汝病何当痊。

王事相促迫,平明又加鞭。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赵季若染髭走笔简之

赵子方五十,须鬓何斑斑。

身老心未伏,揽镜嗟衰残。

染髭学年少,整容向云鬟。

世间有仙诀,坐使壮岁还。

霜华喜顿改,霞脚惊先斓。

乃知人力穷,欲夺造化难。

黑白变朝暮,相对真面谩。

眉目且作伪,而况方寸间。

劝君循天理,颓然任苍颜。

汉廷方贵老,白首尚握兰。

形式: 古风

姚干舜陟约观琼花因循未能往以诗相促因次前韵

少年逐春心,作意酬花期。

壮大颇更事,举足先三思。

况有简书畏,本非倦游嬉。

姚子磊落人,自信了不疑。

应变似乃祖,未肯为猎师。

婉画多暇日,馀事长于诗。

秀句摹胜景,清尊乐芳时。

对花不忍去,唯恐光景驰。

愧我但局促,洁心似毗尼。

门墙可罗雀,敢作扬雄麾。

高轩时过我,不遣俗客知。

幕中向无事,世路方坦夷。

要当休沐日,飞盖还相随。

灵祠花药丽,皎皎方含姿。

何妨修禊事,流杯宴瑶池。

我欲为亲寿,凭君折繁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