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七首(其四)

太虚腾圆晖,扶桑晰初目。

炘炘露海窦,赤霄坐相烛。

九关忽启籥,众星旷不属。

是时稚春启,轻寒散中谷。

黄鹄何所挟,双翅两寒玉。

万灵朝昧爽,骀荡复何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宇宙的壮丽景象,以及万物复苏的生机勃勃之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夜幕到晨曦的过渡,以及自然界的微妙变化。

首句“太虚腾圆晖,扶桑晰初目”,描绘了太阳升起时,光芒照亮了整个天空,仿佛从东方的扶桑树中初现曙光,让世界从黑暗中逐渐明亮起来。这里的“圆晖”和“初目”分别指代了太阳的光辉和初升的景象,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日出的壮丽。

接着,“炘炘露海窦,赤霄坐相烛”,描述了露珠在海面上闪烁,如同火焰般照亮了深邃的天空,营造了一种神秘而辉煌的氛围。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露珠比作火焰,与“赤霄”(红色的天空)相互映照,进一步强化了画面的视觉效果。

“九关忽启籥,众星旷不属”,则转而描写夜晚与白天交替的瞬间,九重天门突然开启,众星似乎失去了它们在夜空中的位置,暗示着新一天的开始。这一句通过“九关”和“启籥”的意象,巧妙地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秩序。

“是时稚春启,轻寒散中谷”,点出了季节的变化,春天刚刚开始,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寒意,但这种寒意随着春天的到来逐渐消散。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季节更替的景象,也暗示了生命的新开始和希望的萌芽。

“黄鹄何所挟,双翅两寒玉”,通过一只黄鹄的形象,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黄鹄的翅膀如同两块寒玉,既体现了其优雅的姿态,也象征着春天的清新与纯洁。这一句通过动物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气息。

最后,“万灵朝昧爽,骀荡复何欲”,总结了万物在晨光中苏醒的情景,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在新的一天里展现出活力与欲望。这里使用了“万灵”这一泛指所有生物的词语,强调了生命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到来时自然界的生命力和美丽,同时也蕴含了对新生与希望的赞美。诗人的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58)

沈一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七首(其五)

蒿目忧世资,置身鼎镬中。

鼎镬未及然,岂不膏微躬。

位高众所指,一雀随千弓。

不能早决起,徘徊弄春风。

弹石巳在身,啾啾哀鸣空。

达当威凤翔,穷当逝冥鸿。

粗粝足再餐,人生乐巳丰。

此外皆其馀,何用勤若翁。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杂诗七首(其六)

渡江似春来,十月鸟能巧。

雨收客帆起,日出潮声早。

钓丝浮曙烟,樵歌落天表。

新花红欲缀,故叶青未槁。

何哉此方春,去迟至偏早。

所以四海心,独梦江皋好。

形式: 古风

杂诗七首(其七)

卓哉扬王孙,裸葬良不恶。

造化生我时,安得裤襦著。

混沌为我衣,青天为我幕。

谁非块然生,岂论毛与鞟。

谁非寐然死,岂论沟与壑。

南山未为锢,陈絮何用斮。

如彼唾与涕,一落便永落。

汤汤浊河流,空闻叹铜雀。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出门

上堂别父母,下堂别昆季。

回首妻与女,蓦然拂征袂。

拙耕力不任,巧求智所蔽。

持我独用心,何方不凝滞。

严霜被永野,天秋朔风厉。

草稀候虫蛰,江夕哀鸿逝。

海上百愁积,天边一身细。

烟帆宿暮雨,霜钟发晓霁。

历览虽可乐,不如守根蒂。

稻粱足吾谋,匏瓜岂惭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