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名为《杂感》。诗中以“咄咄待秋至,秋至安足惊”开篇,以秋天的到来为喻,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提醒人们无需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惊慌,因为这是自然规律,无法避免。接下来,“年华去如扫,正如宠与荣”,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岁月如同扫帚般将一切过往轻轻带走,无论是荣耀还是宠爱,最终都将消逝。
“区区白驹隙,君子慎所行”,这里借用“白驹过隙”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短暂而珍贵,君子应当谨慎行事,珍惜每一刻。最后,“不如陶渊明,超然自归耕”,诗人表达了对陶渊明超脱世俗、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认为这是一种更为自由、超然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深刻地探讨了时间、人生价值以及理想生活状态的主题,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