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宴宋主簿山亭得寒字

公子正邀欢,林亭春未兰。

攀岩践苔易,迷路出花难。

窗覆垂杨煖,阶侵瀑水寒。

帝城归路直,留兴接鹓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公子正在寻求欢乐,林中亭子春意尚未浓郁如兰。
攀爬岩石踏过青苔容易,从花丛中迷路而出却很难。
窗前垂柳覆盖带来温暖,台阶被瀑布流水侵湿显得寒冷。
返回京城的道路笔直畅通,余下的兴致与高贵的鸟儿相接续。

注释

公子:指贵族青年男子。
邀欢:寻求快乐、娱乐。
林亭:树林中的亭子。
春未兰:春天的气息还未像兰花那样浓郁。
攀岩:爬上岩石。
践苔:踩着青苔。
易:容易。
迷路:找不到出路。
出花难:从花丛中走出困难。
窗覆:窗帘覆盖。
垂杨:垂柳。
煖:同'暖',温暖。
阶侵:台阶被...侵蚀或覆盖。
瀑水:瀑布流水。
寒:寒冷。
帝城:指京城。
归路直:回家的路很直接、畅通无阻。
留兴:保留下来的兴致。
接:延续,连接。
鹓鸾:古代传说中的两种瑞鸟,常用来比喻高贵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春天举行的宴会,地点是在一座山上的亭子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宴席间的欢乐气氛和自然景色的交融。

"公子正邀欢,林亭春未兰" 表明了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公子邀请宾客欢聚在一座林中的亭子里。这里的“春未兰”可能暗示着春天还不太热烈,花开未盛。

"攀岩践苔易,迷路出花难" 描写了宴会现场,人们需要攀登岩石、踏过青苔才能到达,而一旦迷失在繁花盛放中,就更难以找到出口。这两句生动地表现出了亭子的幽深和周围环境的美丽。

"窗覆垂杨煖,阶侵瀑水寒" 这两句则描绘了亭子内部的景象。窗外垂杨树枝遮蔽着阳光,给室内带来了一片温暖;而外面的台阶则被清澈的溪水浸蚀,流水声中透露出一丝凉意。

"帝城归路直,留兴接鹓鸾" 这两句表达了宴会结束后回到帝都的路途是笔直无阻,而诗人却希望留住这份欢乐,与天上的神鸟相连,延续这难得的愉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对宴席氛围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相和歌辞.江南曲

妾住越城南,离居不自堪。

采花惊曙鸟,摘叶喂春蚕。

懒结茱萸带,愁安玳瑁簪。

侍臣消瘦尽,日暮碧江潭。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覃]韵

秋晚游普耀寺

薄暮曲江头,仁祠暂可留。

山形无隐霁,野色遍呈秋。

荷覆香泉密,藤缘宝树幽。

平生厌尘事,过此忽悠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永昌萧赞府

柳变曲江头,送君函谷游。

弄琴宽别意,酌醴醉春愁。

恋本亦何极,赠言微所求。

莫令金谷水,不入故园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田道士使蜀投龙

风驭忽泠然,云台路几千。

蜀门峰势断,巴字水形连。

人隔壶中地,龙游洞里天。

赠言回驭日,图画彼山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