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

中原方万里,明日是重阳。

桑枣人家近,蓬蒿客路长。

引弓虚射雁,失马为寻羊。

见说今年旱,青青麦又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广大的中原大地绵延万里,明天就是重阳节。
靠近桑枣的小户人家附近,旅途上只有蓬蒿作伴,显得路途遥远。
拉弓空射大雁,因失去马匹而不得不寻找羊群来代步。
听说今年干旱严重,但小麦依然青青,人们已经开始插秧了。

注释

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古代常用来泛指广阔的内地。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习俗。
桑枣人家:指种有桑树和枣树的人家,象征田园生活。
蓬蒿:野生草本植物,形容旅途荒凉。
引弓:拉弓射箭的动作。
失马:比喻遭遇不幸或变故。
青青麦:形容小麦生长茂盛。
秧:稻谷播种时插入田中的幼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旅途中的景象与心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农事和个人经历的小巧安排,展现了诗人特有的情感体验。

“中原方万里,明日是重阳。”这里,“中原”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念,泛指黄河流域一带,而“万里”则表达了一种广阔无垠的空间感。重阳节,又称重九或登高节,是我国传统节气之一,诗人特意提及此节日,以增添时序之感。

接着,“桑枣人家近,蓬蒿客路长。”“桑枣”指的是桑树和枣树,它们的存在常与农村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人家近”则暗示了一个温馨而又平凡的小社区。相对之下,“蓬蒿”形容的是荒野小草,通常带有荒凉、萧瑟之意。“客路长”则表达了一种旅途的孤独与漫长。

“引弓虚射雁,失马为寻羊。”这里,诗人通过对一个猎人行动的描写,传递出一种生活中的无奈与挫折感。猎人的引弓射雁未中,反而丢失了坐骑,不得不去寻找,这既是对自然力量的无力回天,也映照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困顿。

最后,“见说今年旱,青青麦又秧。”“旱”指的是干旱,意味着这一年可能遭遇了干旱之灾,而“青青麦又秧”则是对麦子未能成熟、再次萌发的描写,透露出一种对于自然灾害和农事不顺的担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景物与个人经历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以及时间流逝的一种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为或人赋

悠悠成败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终。

金马胜游成旧雨,铜驼遗恨付西风。

黑头尔自誇江总,冷齿人能说褚公。

龙首黄扉真一梦,梦回何面见江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予题郁孤泉管五湖翁姚濂为之和翁官满归里因韵贽别并谢前辱

巢龟君往好,涌翠我来迟。

夜雨呼三韭,春风试一旗。

飞花行客梦,芳草故人思。

何日五湖上,同看浴海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元夕

南海观元夕,兹游古未曾。

人间大竞渡,水上小烧灯。

世事争强弱,人情尚废兴。

孤臣腔血满,死不愧庐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元夕(其一)

灯火喧三市,衣冠宴九宸。

金吾不禁夜,公子早行春。

梦断青山远,愁侵白发新。

燕山今夕月,清影伴孤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