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曲

旧时家住长安城,万户千门秋月明。

紫陌朱楼歌吹海,酣宴不觉银河倾。

受降城头更奇绝,莽莽平沙千里月。

选兵夜出打番营,铁马蹴冰冰欲裂。

塞月未落成功回,腰鼓横笛如春雷。

长安高楼岂不乐,与此相去何辽哉。

丈夫志在垂不朽,漆胡骷髅持饮酒。

举头云表飞金盘,痛饮不用思长安。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曾住在繁华的长安城,秋月明亮照万户千门。
紫禁城外的华美楼阁歌声如海,人们畅饮直到银河似乎倾倒。
受降城上景色更是奇特,无边的沙漠中洒满千里月光。
深夜挑选精兵攻打敌营,战马踏冰声音如裂冰般响亮。
边塞的月亮还未落下,胜利归来已成定局,腰鼓和笛声如春雷般激昂。
长安的高楼难道不快乐?但这与我心中的壮志相比,差距多大啊。
男儿志向在于永垂不朽,手持漆黑胡骨的酒杯饮酒。
仰望天空,金盘般的云彩飞舞,痛饮无需再想长安的繁华。

注释

长安:古代都城,这里指唐朝的首都。
紫陌朱楼:形容京城繁华的街道和华丽的建筑。
银河倾:形容饮酒之豪放,仿佛连银河也倾倒。
受降城:历史上的一座军事要塞。
腰鼓横笛:边塞音乐,象征战争与胜利。
漆胡骷髅:暗指战争的残酷,用敌人骨头制成的酒杯。
云表:云层之上,形容极高处。
痛饮:尽情饮酒,表达豪迈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秋月曲》,通过对长安旧居的回忆和边塞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壮志。首句“旧时家住长安城,万户千门秋月明”勾勒出繁华都市的秋夜景象,明亮的月光映照着千家万户。接下来的“紫陌朱楼歌吹海,酣宴不觉银河倾”则展现出京城的奢华与欢乐,即使夜深人醉,也浑然不知星辰流转。

然而,诗人的目光转向了边塞:“受降城头更奇绝,莽莽平沙千里月”,这里景色壮丽而荒凉,夜晚的月光照耀着广袤的沙漠,暗示着战事的存在。“选兵夜出打番营,铁马蹴冰冰欲裂”描绘出战士们在寒冷中出征,马蹄踏碎坚冰的英勇场景。

“塞月未落成功回,腰鼓横笛如春雷”写胜利归来时的热烈庆祝,如同春雷般的腰鼓和横笛声,与长安的繁华形成对比,凸显边塞生活的豪情。最后两句“长安高楼岂不乐,与此相去何辽哉”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追求,虽然长安的享乐令人向往,但他更愿追求不朽的事业,以“漆胡骷髅持饮酒”的豪情,仰望“举头云表飞金盘”,无须再想那远方的长安。

整体来看,《秋月曲》通过描绘不同场景,展现了诗人从都市繁华到边塞豪情的转变,表达了他超越个人享受的雄心壮志。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秋风曲

秋风吹雨鸣窗纸,壮士不眠推枕起。

床头金尽酒尊空,枥马相看泪如洗。

鸿门霸上百万师,安西北庭九千里。

帐前画角声入云,陇上铁衣光照水。

横飞渡辽健如鹘,谈笑不劳投马箠。

堂堂羽檄从天下,夜半斫营孱可鄙。

拾萤读书定何益,投笔取封当努力。

百斤长刀两石弓,饱将两耳听秋风。

形式: 古风

秋冬之交杂赋六首(其三)

避俗嫌林浅,安贫觉屋宽。

地炉烧葑火,土榻藉蒲团。

稚子誇藜糁,高僧辍芋残。

霜寒固难出,不怕笑蹒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秋兴五首(其三)

秋暑势已穷,风雨纵横至。

白鹭立清滩,与我俱得意。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寘]韵

秋兴二首(其二)

暮境何堪与病遭,西风落叶拥亭皋。

极知世上人情恶,且放江边醉眼高。

应俗纷纷何日了,咏诗混混寄吾豪。

碧油金锁平生意,未许人言学楚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