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八十三)

见色明心事已差,闻声悟道更交加。

观音妙智慈悲力,荆棘林生优钵化。

形式: 偈颂

翻译

见到美色就明白心中的欲望已经偏离
听到声音就领悟到修行的道路更加深刻

注释

见色:看到美丽的景色或人物。
明心:明白自己的内心。
事已差:事情已经偏离了原本的轨道。
闻声:听到某种声音。
悟道:理解或领悟佛法之道。
更交加:更加深刻或增强。
观音:佛教中的菩萨,象征慈悲和智慧。
妙智:极高的智慧。
慈悲力:对众生的慈悲和救赎力量。
荆棘林:比喻困难或逆境。
优钵化:优婆塞或优婆夷,出家男、女居士,此处指观音以慈悲之力使荆棘之地变为适宜居住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所作的《颂古一百二十一首》中的第八十三首。诗中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修行者的内心体验和对观音菩萨智慧与慈悲力量的崇敬。

"见色明心事已差",这里的“见色”指的是外在的物象或诱惑,而“明心”则是指洞察内心。诗人通过观察外在世界,意识到自己的心已经被外在事物所影响,偏离了原本的清净状态。

"闻声悟道更交加",进一步强调了听觉对于领悟佛法的重要性。声音可能来自师长的教诲,也可能来自内心的觉醒,诗人通过倾听,加深了对佛法道路的理解。

"观音妙智慈悲力",诗人直接赞美观音菩萨的智慧和慈悲,观音在佛教中被视为慈悲的象征,她的智慧能帮助众生解脱烦恼。

"荆棘林生优钵化",优钵是一种梵语,意为莲花,常用来比喻清净之地。诗人说即使在充满困难和挑战(如荆棘林)的环境中,观音的慈悲也能如同莲花般绽放,净化和转化困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修行的体验,表达了对观音菩萨智慧和慈悲力量的信仰,以及在修行路上寻求指引和净化的决心。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七十九)

忽尔出门先见路,才方洗脚便登船。

神仙秘诀真堪惜,父子虽亲不可传。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七十八)

夺得骊珠即便回,小根魔子尽疑猜。

拈来抛向洪波里,撒手大家空去来。

形式: 偈颂 押[灰]韵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七十五)

总道见桃华悟道,此语不知还是无。

茫茫宇宙人无数,那个男儿是丈夫。

形式: 偈颂 押[虞]韵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七十四)

移身不移步,移步不移身。

走却金师子,捉得玉麒麟。

形式: 偈颂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