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谩浪功名付直钩,谁能鏖战学焚舟。
随人不但羹鱼美,解道江?似鹿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镈的作品,名为《次韵徐衡仲饷淮白鱼》。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以白鱼为主题的诗歌,通过对比和联想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谩浪功名付直钩”,这里用“谩浪”形容那些浮夸的虚名,“功名”指的是功绩或声誉,“付直钩”则是一种比喻,意指像直接使用钩子一样简单粗暴地去获取这些外在的东西。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中一些人追求浮华功名而不顾手段的批评态度。
“谁能鏖战学焚舟”,这里“鏖战”指的是激烈的战斗或斗争,“焚舟”则是比喻极端的手段,意指彻底摧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够像古代英雄一样,以决绝的手段来对抗不正义的事情。
“随人不但羹鱼美”,这里的“随人”可能指的是跟随时代或他人的潮流,“羹鱼”是古代一种高级菜肴,象征着美味和珍贵。这句话意味着诗人认为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表面的享受。
“解道江?似鹿头”,这里“解道”可能指的是理解或阐述,“江?”则是一个疑问词,询问江的某种特质或状态,“似鹿头”则是一种比喻,形容事物的纯净无瑕。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某种美好品质的赞叹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白鱼这一主题,以隐喻和比喻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批评与思考,以及对纯净本真的追求。
不详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相逢未问有诗新,识得全然少得人。
莫怪世间多不爱,翰林憔悴少陵贫。
一萼香红未破尘,绿波惊眼自摇春。
晴新策蹇湖边去,供作他年画里人。
往年植处倚苍岏,曾蔽秋苔两席宽。
别后不因贪水宿,儿孙那得许萧寒。
诗卷寻常要往回,今朝却怕此诗来。
只缘快读清凉语,返觉林居有世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