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二月二十二日抚州如归馆雨中有怀诸朝客

悽悽恻恻又微嚬,欲话羁愁忆故人。

薄酒旋醒寒彻夜,好花虚谢雨藏春。

萍蓬已恨为逋客,江岭那知见侍臣。

未必交情系贫富,柴门自古少车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心情悲切又轻轻叹息,想要倾诉离愁却想起旧友。
浅酌的酒很快清醒,寒冷的夜晚更觉凄凉,美好的花朵徒然凋谢,雨季隐藏了春天的生机。
像浮萍和蓬草般漂泊,我已成为逃亡之人,江岭之地怎会料到会有朝臣来访。
友情并不只取决于贫富,自古以来,简陋的柴门少有富贵车马的痕迹。

注释

悽悽恻恻:形容心情悲凉、哀伤。
微嚬:轻轻叹息。
羁愁:羁旅的忧愁,指离别之苦。
故人:老朋友,旧相识。
薄酒:淡酒,少量的酒。
寒彻夜:寒冷通宵。
虚谢:徒然凋谢,没有结果。
逋客:逃亡者,流亡在外的人。
侍臣:朝廷官员,这里指诗人自己。
柴门:简陋的木门,代指简朴的居所。
车尘:车马扬起的尘土,象征富贵与繁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哀愁与怀旧的情感。"悽悽恻恻又微嚬"四字,通过重叠的音节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忧伤和对往事的回忆。"欲话羁愁忆故人"表明诗人渴望倾诉胸中的块垒与思念旧友的情怀。

接下来的"薄酒旋醒寒彻夜,好花虚谢雨藏春"两句,则通过对饮酒难醉、夜晚的寒冷,以及美丽之物易逝去的描写,深化了这种哀愁。诗人用"薄酒"来比喻自己情感上的不满足和寂寞,而"好花虚谢雨藏春"则是对时光易逝和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感慨。

"萍蓬已恨为逋客,江岭那知见侍臣"两句,诗人通过自己与水草相依、行走江岭的形象,表达了对往昔生活的留恋和不甘现实境遇。这里的"逋客"暗指诗人的漂泊无定,"侍臣"则是对过去身份的怀念。

最后两句"未必交情系贫富,柴门自古少车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谊不以物质为基础的理想,以及对世间冷清的感慨。"柴门"象征着隐逸的生活,而"少车尘"则是指门前少有来往之人,形象地描绘出一种超然世外的宁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收录诗词(340)

韩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字:致光
  • 号:致尧
  •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 生卒年: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相关古诗词

代小玉家为蕃骑所虏后寄故集贤裴公相国

动天金鼓逼神州,惜别无心学坠楼。

不得回眸辞傅粉,便须含泪对残秋。

折钗伴妾埋青冢,半镜随郎葬杜邮。

唯有此宵魂梦里,殷勤见觅凤池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冬日

萧条古木衔斜日,戚沥晴寒滞早梅。

愁处雪烟连野起,静时风竹过墙来。

故人每忆心先见,新酒偷尝手自开。

景状入诗兼入画,言情不尽恨无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冬至夜作

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

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

不道惨舒无定分,却忧蚊响又成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北齐二首(其一)

任道骄奢必败亡,且将繁盛悦嫔嫱。

几千奁镜成楼柱,六十间云号殿廊。

后主猎回初按乐,胡姬酒醒更新妆。

绮罗堆里春风畔,年少多情一帝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