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僧泰恭院二首(其一)

昔岁东林下,深公识姓名。

尔来辞半偈,空复叹劳生。

忧患慕禅味,寂寥遗世情。

所归心自得,何事倦尘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从前在东林寺下,深公曾认识我姓名。
那时我已离开,只留下半篇偈语,徒然感叹人生的劳苦。
忧虑困苦中,我向往禅宗的滋味,孤独寂寞中,舍弃了世俗的情感。
如今归心自足,为何还会厌倦尘世的束缚呢?

注释

昔岁:过去。
东林下:东林寺。
深公:深法师(指深法师慧远)。
识:认识。
姓名:名字。
尔来:从那时起。
辞:离开。
半偈:半篇佛经或诗句。
空复:徒然。
叹:感叹。
劳生:辛苦的生活。
忧患:忧虑困苦。
慕:向往。
禅味:禅宗的意境或修行。
寂寥:孤独寂寞。
遗世情:舍弃世俗的情感。
所归:内心的归宿。
心自得:内心满足。
何事:为何。
倦尘缨:厌倦尘世的束缚。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首句“昔岁东林下,深公识姓名”表明作者曾在东林与高僧相识,而"深公"可能指的是某位有道行的僧人。第二句"尔来辞半偈,空复叹劳生"则表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疲惫感,以及对短暂而无意义的人生经历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忧患慕禅味,寂寥遗世情"展现出诗人对佛法禅悦之境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希望超脱红尘,摆脱世间烦恼的情怀。最后两句"所归心自得,何事倦尘缨"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和解脱,他发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不再为世俗纷争所累。

温庭筠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在这首简短的诗中勾勒出一个对比鲜明的人生境界:一方面是尘世的喧嚣与劳累,另一方面则是心灵的宁静与超脱。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题僧泰恭院二首(其二)

微生竟劳止,晤言犹是非。

出门还有泪,看竹暂忘机。

爽气三秋近,浮生一笑稀。

故山松菊在,终欲掩荆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题磁岭海棠花

幽态竟谁赏,岁华空与期。

岛回香尽处,泉照艳浓时。

蜀彩淡摇曳,吴妆低怨思。

王孙又谁恨,惆怅下山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题裴晋公林亭

谢傅林亭暑气微,山丘零落閟音徽。

东山终为苍生起,南浦虚言白首归。

池凤已传春水浴,渚禽犹带夕阳飞。

悠然到此忘情处,一日何妨有万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题薛昌之所居

所得乃清旷,寂寥常掩关。

独来春尚在,相得暮方还。

花白风露晚,柳青街陌闲。

翠微应有雪,窗外见南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