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城

比从关塞历巴城,不复衣冠立汉庭。

越巂江寒嗟独往,瞿塘硖险骇初经。

双崖石立悬深翠,万岭排空送远青。

久抗尘容驱俗驾,往来吾亦愧山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我曾从边关要塞经过巴城,不再身着官服在汉朝朝廷出现。
感叹瞿塘峡的寒冷与艰险,这是我初次独自经历。
两岸峭壁上翠绿的石崖高悬,连绵的山脉向远方延伸,一片青翠。
长久以来,我抵抗世俗的纷扰,驾车出行,对此我心中有愧于山川之灵。

注释

关塞:边关要塞。
巴城:地名,可能指古代巴蜀地区的一个城市。
衣冠:古代官员的服饰,代指官场身份。
汉庭:汉朝朝廷。
越巂江:古代地名,今四川省西昌市附近。
瞿塘硖:长江三峡之一,以险峻著称。
石立:峭壁耸立。
深翠:深绿色。
万岭:众多的山脉。
尘容:世俗的容颜,指世俗生活。
俗驾:世俗的车马,指世俗的出行方式。
愧山灵:对山川之灵感到惭愧,表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公溯的《巴城》,通过对巴城关塞和江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旅程体验和个人感受。首句“比从关塞历巴城”,诗人以亲身经历的方式,叙述了自己从边关要塞进入巴城的艰辛历程,暗示了旅途的遥远和不易。

“不复衣冠立汉庭”表达了诗人不再身着官服在汉廷中任职的境况,流露出一种离世隐居的意味,也可能是对仕途变迁的感慨。

接下来两句“越巂江寒嗟独往,瞿塘硖险骇初经”,通过描绘越巂江的寒冷和瞿塘峡的险峻,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惊险,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未知环境的敬畏。

“双崖石立悬深翠,万岭排空送远青”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石崖高耸,翠色深深,连绵的山脉仿佛在远方铺展,展现出巴城的雄奇与辽阔。

最后,“久抗尘容驱俗驾,往来吾亦愧山灵”表达了诗人长期远离尘嚣,驾车游历山水,自感愧对山川灵气的谦逊态度,流露出他对自然的敬仰和对自己生活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行旅为线索,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449)

晁公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方塘

清阴布幽径,绿水溢回塘。

笋长露渍粉,莲开风坏妆。

坐多惟踵息,躁定自心凉。

学道今始得,颐生真有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止酒

卧病经旬不举觞,胸中无复少年狂。

春心已逐飞花尽,午梦还随白日长。

尘事无穷那可了,诗情常在不能忘。

闭门觅句无馀事,书策纷纷正绕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王才谅归自临安备道群从内集之乐感而有作

岂料高阳里,于今复旧游。

风尘两地隔,江海一身留。

梦断乌衣夜,魂伤白帝秋。

临平江上柳,早晚系归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王元才甥见过其弟元济甥继来有诗次韵

把酒悲歌望蜀天,感今怀昔重悽然。

道坚或谓如无忌,灵运还欣对阿连。

他日鹏应自鹍化,此生蚿岂待夔怜。

笔锋剩淬犹锥利,明岁文场破两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