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仰荷圣泽聊书鄙诚

炎瘴抛身远,泥涂索脚难。

网初鳞拨剌,笼久翅摧残。

雷电颁时令,阳和变岁寒。

遗簪承旧念,剖竹授新官。

乡觉前程近,心随外事宽。

生还应有分,西笑问长安。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翻译

逃离了炎热瘴疠之地,行走在泥泞之路倍感艰难。
像鱼儿初脱网般挣扎,长久困笼让翅膀疲倦。
雷霆闪电宣告着时节变换,温暖驱散了冬日的严寒。
遗失的发簪承载着旧日思绪,接受新官职如同剖竹受命。
回到故乡感觉前路更近,心胸也随着外界事物变得宽广。
相信重生归来是命中注定,面带笑容向西询问长安的消息。

注释

炎瘴:指南方湿热多病疫的环境。
抛身远:摆脱自身困境。
泥涂:泥泞的道路。
索脚难:行走困难。
网初鳞拨剌:鱼儿刚出网时的挣扎。
笼久翅摧残:长时间囚禁使力量衰减。
雷电颁时令:雷电象征时节的更替。
阳和:温暖的气候。
遗簪:遗失的簪子,常代指离别或失落。
剖竹:古代分封官员的象征动作。
乡觉前程近:回到家乡觉得未来可期。
外事:外界的事物。
生还应有分:认为自己有重归故里的命运。
西笑问长安:向西(长安方向)微笑,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江州担任司马时,对于即将到来的新的职务——忠州刺史的期待和喜悦。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和对未来工作的乐观态度。

“炎瘴抛身远,泥涂索脚难。” 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艰苦生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炎热和泥泞代表着困难和挑战,而“抛身”和“索脚”的动作则暗示了克服这些困境的决心。

“网初鳞拨剌,笼久翅摧残。” 这两句诗采用了更为生动的比喻,将自己比作被囚禁的鸟儿,现在得以破笼而出,展翅高飞。这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写照,也映射出了诗人对于自由和新生的向往。

“雷电颁时令,阳和变岁寒。” 这两句则转向自然景象的描绘,通过雷鸣与日光的交替,表现出季节更迭和时光流转的意境。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要顺应时势,把握机遇。

“遗簪承旧念,剖竹授新官。” 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记忆的缅怀以及对未来职责的接受。“遗簪”象征着往昔,而“剖竹”则预示着新的开始和任务。

“乡觉前程近,心随外事宽。”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于新环境、新生活的期待和喜悦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放宽心态,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活充满了乐观。

“生还应有分,西笑问长安。”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这里的“西笑”可能指的是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而“问长安”则是在询问未来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意象,展示了诗人由内而外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

岐路南将北,离忧弟与兄。

关河千里别,风雪一身行。

夕宿劳乡梦,晨装惨旅情。

家贫忧后事,日短念前程。

烟雁翻寒渚,霜乌聚古城。

谁怜陟冈者,西楚望南荆。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自问此心呈诸老伴

朝问此心何所思,暮问此心何所为。

不入公门慵敛手,不看人面免低眉。

居士室间眠得所,少年场上饮非宜。

闲谈亹亹留诸老,美酝徐徐进一卮。

心未曾求过分事,身常少有不安时。

此心除自谋身外,更问其馀尽不知。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自咏

细故随缘尽,衰形具体微。

斗闲僧尚闹,较瘦鹤犹肥。

老遣宽裁袜,寒教厚絮衣。

马从衔草展,鸡任啄笼飞。

只要天和在,无令物性违。

自馀君莫问,何是复何非。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自咏老身示诸家属

寿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

夫妻偕老日,甥侄聚居年。

粥美尝新米,袍温换故绵。

家居虽濩落,眷属幸团圆。

置榻素屏下,移炉青帐前。

书听孙子读,汤看侍儿煎。

走笔还诗债,抽衣当药钱。

支分闲事了,爬背向阳眠。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