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肉户玑公使之燕京

《海外大荒经》,既称带方东。

是有君子国,挂剑知儒风。

唐宋时遣使,车书万里同。

缁流唱金经,武士横雕弓。

内国既多事,外使不复通。

迩者海禁开,乘时多英雄。

捧盘从载书,隔海飞艨艟。

益知唇齿交,道谊在和衷。

子今持使节,累叶家声隆。

博学等黄备,抱德追菅公。

冠垂华蘤枝,手撚梅花红。

同行二三子,亦如贵珠鬃。

子能弥阙失,竹帛铭汝功。

今日送子去,东西倏转蓬。

扶桑遥回顾,旭影多朦胧。

仰瞻阙庭高,我心亦忡忡。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送肉户玑公使之燕京》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作品,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友人出使燕京的深厚情谊与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首句“扶桑遥回顾,旭影多朦胧”,以“扶桑”象征日本,表达了送别友人出使燕京时的离愁别绪,以及对友人身处异国他乡的关切之情。接着,“仰瞻阙庭高,我心亦忡忡”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此行的担忧与期待,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深深期盼。

诗中巧妙地融合了历史与现实,提到了“唐宋时遣使,车书万里同”,既是对古代外交盛况的赞美,也是对友人此次出使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肯定。同时,“缁流唱金经,武士横雕弓”描绘了友人作为使者的形象,既有文人的儒雅,又有武人的勇猛,体现了其全面的能力与素质。

“内国既多事,外使不复通”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而“迩者海禁开,乘时多英雄”则预示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诗人通过这些描述,既展示了对友人个人能力的信任,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

最后,“子能弥阙失,竹帛铭汝功”表达了对友人使命完成后的期待,希望友人能够弥补可能存在的不足,为国家留下光辉的篇章。全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不仅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也蕴含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大阪

黑面猴王今已矣,尚馀石垒叠城濠。

江山入眼花光媚,楼阁凌虚海气豪。

横列东西青雀舫,旁通三百赤栏桥。

昨宵茗宴今花会,多少都人载酒遨!

形式: 七言律诗

游箱根(其一)

危涂远盘纡,径仄鸟迹绝。

一步不敢前,双足若被刖。

人呼兜笼来,纵横宽尺八。

脚手垂郎当,腰背盘曲折。

舆人出裸国,皮绉龟兆裂。

螭蛟绣满身,横胸施绛袜。

两肩乍抬举,双杖互扶挈。

前枝后更撑,仰攀俯若跌。

有如蚁旋磨,又似蛇出穴。

跦跦上竹点,蠢蠢爬沙鳖。

噫风竹筒吹,汗雨蒸甑泄。

劳倦时一歌,乡音鸟嘲哳。

烟树绕千回,风花眩一瞥。

峭壁俯绝壑,旁睨每挢舌。

四山呼无人,一堕便永诀。

畏途宁中止,弛担娄更迭。

直穷绝顶高,始觉天地阔。

形式: 古风

游箱根(其二)

群峰插云中,结屋峰头住。

濛濛万云海,凭空无寸土。

开窗起看云,迷茫若无睹。

一云忽飞来,一云不肯去。

一云幻作龙,盘旋绕层柱。

关窗急遮拦,攒隙细如缕。

须臾塞破屋,真气满庭户。

解装张行囊,呼童共捞取。

大风卷地来,团作黑烟聚。

隐隐闻雷声,乍似婴儿怒。

遥知百万家,已洒三尺雨。

我方跂脚眠,梦骑赤龙舞。

直倾天河水,远向并豫注。

侧身起西望,梦堕云深处。

形式: 古风

游箱根(其三)

举国无名川,一湖何滉瀁!

环抱三百里,下窥五十丈。

神武开辟来,亘古无消长。

氿泉日穴出,洑流失归向。

一碧湛空明,万象绝依傍。

昂头只日月,两轮互摩荡。

我来驾一舟,杳茫迷所往。

谓是沧溟游,乘风破巨浪。

何图众山顶,乃泛海荡荡。

关东昔豪杰,割地争霸王。

汤池据此险,漆城莫敢上。

迩来司农官,又作填海想。

凿脉乾此湖,可得千沃壤。

纷纷校得失,尧桀我俱忘。

且作烟波徒,容与打双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