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雪中渡淮》由元代诗人柳贯所作,描绘了在大雪纷飞中的淮河渡口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气息。
首句“水入长淮浦溆分”,开篇即点明地点,淮河水流入宽阔的水域,暗示着渡口的壮阔与辽远。接着“橹前坼岸觉奔沄”一句,通过船桨划动时对岸边的影响,生动地展现了水流的湍急与力量,仿佛能听到水浪冲击岸边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洒篷雨歇才闻雪,吹帽风来不见云”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对比手法。雨停之后,雪花飘落,诗人以“洒篷”形容雪花轻盈地落在船帆上,形象而富有诗意。同时,风吹帽动,却看不见云彩,突出了雪景的纯净与朦胧之美,也暗示了天气的寒冷与静谧。
“何处能忘丹凤阙,此身将混白鸥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在如此壮丽的自然景色面前,世俗的功名利禄似乎变得微不足道,诗人渴望融入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然而,他又意识到自己无法完全摆脱尘世的束缚,只能在自然与世俗之间寻求平衡。
最后一句“有人问我蠙珠颗,直溯寒光到海濆”则以一个假设的情境结束全诗。面对他人的询问,诗人或许会回答关于珍珠的问题,但他的思绪却早已随着寒光般的清澈思绪,穿越寒冷的水域,直达遥远的海边。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暗含了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雪中渡淮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