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铁峰书台观其所得宋咸淳中大宗正训名牒上有福园署押感而为赋

姬姜憔悴况同盟,属籍凄凉旧训名。

宝玦悬腰非少日,金环探树是前生。

分无藜杖过天禄,尚有花书记冢卿。

未必后来能识此,祇教人说汉西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柳贯所作,名为《过铁峰书台观其所得宋咸淳中大宗正训名牒上有福园署押感而为赋》。诗中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追思。

首联“姬姜憔悴况同盟,属籍凄凉旧训名”以“姬姜”比喻古代的女性形象,暗示历史人物的衰败与变迁,同时“同盟”一词则暗指历史上的盟约或合作关系,如今已成往事,充满凄凉之感。接着,“属籍凄凉旧训名”进一步强调了历史文献的失落与遗忘,昔日的辉煌已化为尘埃。

颔联“宝玦悬腰非少日,金环探树是前生”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宝玦”和“金环”的描述,暗示了过去岁月中的珍贵物品与美好记忆,但这些都已不再属于当前,仿佛是前世的记忆。同时,“悬腰”与“探树”也隐含着时间流逝与物是人非的无奈。

颈联“分无藜杖过天禄,尚有花书记冢卿”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仰。其中,“藜杖”象征着古代文人的风骨与坚韧,“天禄”可能是指某种荣誉或地位,“花书记”与“冢卿”则是对历史人物的称谓,表明诗人对他们的事迹与贡献仍铭记在心。

尾联“未必后来能识此,祇教人说汉西京”则流露出一种对后世能否理解与传承这段历史的忧虑。诗人认为,历史的真相与价值或许会被遗忘,只有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让后人知晓这段故事,如同讲述汉代西京的历史一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历史传承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84)

柳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书画家。博学多通,为文沉郁春容,工于书法,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之书,无不贯通。官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与元代散文家虞集、揭傒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字:道传
  • 籍贯:婺州浦江
  • 生卒年:1270年8月18日—1342年12月7日

相关古诗词

立春日陪左平章饮散怀旧偶题

江上迎春春日稀,跨鞍真似早朝归。

饮釐梦惜红螺小,沾赐心惊綵燕飞。

沐罢为谁惭镜镊,宴回容我从旌旗。

东风若也勤披拂,莫遣寒梅一点飞。

形式: 七言律诗

初夏忆京城邻舍

石家院里葡萄酒,荆媪池边芍药厅。

倦剧拥书终日坐,醉来支枕片时醒。

主人并直飞龙卫,邻客谁开放鹤亭?

万里沧江云一去,欲将孤影寄伶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追饯常大参至樵舍镇饮别后夜宿舟中听雨

七十里江沙水黄,沿流送客举离觞。

回舟并载别愁重,残雨微生半夜凉。

欲与仙人骑竹杖,时从老子据胡床。

悬情独有南楼月,白兔河边正捣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端午日泊舟信州城下陈行之推官袁仲野知事携酒馔劳予于挹翠亭上

信州城南江水流,故人惜别暂维舟。

节中偶病不成饮,客里逢欢却是愁。

地迮那容《胡旋》舞,波回更作楚声讴。

三年三见戎葵色,多事红花照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