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元代诗人柳贯所作,名为《过铁峰书台观其所得宋咸淳中大宗正训名牒上有福园署押感而为赋》。诗中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追思。
首联“姬姜憔悴况同盟,属籍凄凉旧训名”以“姬姜”比喻古代的女性形象,暗示历史人物的衰败与变迁,同时“同盟”一词则暗指历史上的盟约或合作关系,如今已成往事,充满凄凉之感。接着,“属籍凄凉旧训名”进一步强调了历史文献的失落与遗忘,昔日的辉煌已化为尘埃。
颔联“宝玦悬腰非少日,金环探树是前生”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宝玦”和“金环”的描述,暗示了过去岁月中的珍贵物品与美好记忆,但这些都已不再属于当前,仿佛是前世的记忆。同时,“悬腰”与“探树”也隐含着时间流逝与物是人非的无奈。
颈联“分无藜杖过天禄,尚有花书记冢卿”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仰。其中,“藜杖”象征着古代文人的风骨与坚韧,“天禄”可能是指某种荣誉或地位,“花书记”与“冢卿”则是对历史人物的称谓,表明诗人对他们的事迹与贡献仍铭记在心。
尾联“未必后来能识此,祇教人说汉西京”则流露出一种对后世能否理解与传承这段历史的忧虑。诗人认为,历史的真相与价值或许会被遗忘,只有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让后人知晓这段故事,如同讲述汉代西京的历史一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历史传承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