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行四首(其四)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翻译

狡猾的敌人被俘虏的数量无穷无尽,
在黑山的军营中,他们如同龙蛇般难以捉摸。

注释

黠虏:狡猾的敌人。
擒:俘虏。
未有涯:无穷无尽。
黑山营阵:黑山的军营。
识:识别,比喻难以捉摸。
龙蛇:形容军队行动诡秘。
自从:自打。
贵主:尊贵的公主。
和亲:和亲政策,指公主下嫁。
后:之后。
一半胡风:一半的胡人风俗。
似汉家:像汉人的习俗。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战事与民族融合的诗句,语言简练而意蕴深长。

"黠虏生擒未有涯"一句,以“黠虏”指代北方游牧民族,他们曾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生擒"表明战争频发,"未有涯"则形容边塞战事的无穷无尽,如同无法阻挡的大潮。

"黑山营阵识龙蛇"进一步描绘了边疆戍守的情景。"黑山"可能指代边陲之地的险峻山脉,"营阵"则是军事布防的术语,而"识龙蛇"则寓意于军中将领对地形的熟悉和运用,如同古代传说中的“龙蛇”般变化莫测。

至于"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一句,则表达了边疆民族关系和文化融合的情境。"贵主"可能指代当时的统治者,"和亲"即通过联姻等手段实现的民族和解。"一半胡风似汉家"则意味着在这样的背景下,北方民族的生活习俗(胡风)与中原文化融合,使得两者之间的差异逐渐模糊不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边塞军事和民族关系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边疆战事和民族融合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其一)

髣髴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

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其二)

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

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其三)

石氏金园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

只因赤帝宫中树,丹凤新衔出世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其四)

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

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