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其一)

杏烟娇湿鬓。过杜若汀洲,楚衣香润。回头翠楼近。

指鸳鸯沙上,暗藏春恨。归鞭隐隐。

便不念、芳盟未稳。

自箫声、吹落云东,再数故园花信。谁问。

听歌窗罅,倚月钩阑,旧家轻俊。芳心一寸。

相思后,总灰尽。

奈春风多事,吹花摇柳,也把幽情唤醒。

对南溪、桃萼翻红,又成瘦损。

形式: 词牌: 瑞鹤仙

翻译

杏花烟雾中,她的秀发湿润。走过杜若生长的洲渚,身着楚地的香气衣物,格外滋润。回头望去,翠绿的楼阁已近在眼前。
鸳鸯栖息的沙滩上,隐藏着深深的春日愁绪。归来的马鞭声渐行渐远。
即使不再期待我们的誓言尚不稳定,
随着箫声飘向东方,又开始数起故乡的花期讯息。无人询问。
在听歌的窗户缝隙中,倚靠在月光下的栏杆,想起往昔轻盈俊逸的自己。
思念之情如灰烬般消散。
无奈春风多情,吹动花朵,摇曳柳枝,也唤醒了我深藏的幽怨。
面对南溪边的桃花盛开,又让我更加消瘦憔悴。

注释

杏烟:杏花烟雾。
娇湿:湿润娇媚。
杜若:一种水生植物。
汀洲:水边的陆地。
楚衣:楚地的服装,可能指女子服饰。
香润:香气浓郁。
翠楼:装饰华丽的楼阁。
鸳鸯:象征爱情的鸟。
春恨:春天的愁绪。
归鞭:回家的马鞭。
隐隐:渐渐消失的声音。
芳盟:美好的约定。
未稳:尚未稳固。
箫声:竹箫发出的声音。
云东:东方的云彩。
故园花信:故乡的花开花落的信息。
谁问:无人关心。
歌窗罅:唱歌的窗户缝隙。
倚月钩阑:倚靠在月光下的栏杆。
旧家轻俊:过去的潇洒俊逸。
芳心:女子的心意。
相思后:思念之后。
灰尽:消逝殆尽。
春风多事:春风多情。
幽情:深深的情感。
桃萼翻红:桃花盛开。
瘦损:形容人因思念而消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达祖的作品,名为《瑞鹤仙(其一)》。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描写春日游园景象与个人情感的诗作。

诗中的“杏烟娇湿鬓”刻画出初春时节,杏花绽放之美,而“过杜若汀洲,楚衣香润”则是行走在杏林之中,穿过古人留下的遗迹,感受着楚地特有的轻柔气息与衣物上的花香。这些细节描写营造出一个既有历史沉淀又不失春意盎然的画面。

“回头翠楼近”表明诗人在游园过程中发现了一座靠近的翠绿色的建筑,而“指鸳鸯沙上,暗藏春恨”则透露了诗人心中的哀愁与思念,似乎是在这美丽的景色背后隐藏着对逝去时光或情感的不舍。

接下来的“归鞭隐隐。便不念、芳盟未稳”表达了一种淡然处之的情绪,即使心中的誓言和承诺尚未完全确立,但在面对归途的现实中,诗人选择了放弃过往的执着。

“自箫声、吹落云东,再数故园花信”则转向了更为超脱的情感表达,似乎是在听着箫声,感受着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在追忆那已逝去的岁月中的花开花落。

最后,“谁问。听歌窗罅,倚月钩阑,旧家轻俊。芳心一寸。相思后,总灰尽”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问与回忆,尽管这些记忆如今已成尘埃,但依然保留着一丝温柔的情愫。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种春日游园中的哀愁与美好。它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更是一曲关于记忆、情思和时间流逝的抒情诗篇。

收录诗词(114)

史达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163~1220?年。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牵连受黥刑,死于贫困中。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 字:邦卿
  • 号:梅溪
  • 籍贯:汴(河南开封)

相关古诗词

瑞鹤仙(其二)赋红梅

馆娃春睡起。为发妆酒暖,脸霞轻腻。冰霜一生里。

厌从来冷澹,粉腮重洗。胭脂暗试。

便无限、芳秾气味。

向黄昏、竹外寒深,醉里为谁偷倚。娇媚。

春风模样,霜月心肠,瘦来肌体。孤香细细。

吹梦到,杏花底。

被高楼横管,一声惊断,却对南枝洒泪。

谩相思、桃叶桃根,旧家姊妹。

形式: 词牌: 瑞鹤仙

解佩令

人行花坞。衣沾香雾。有新词、逢春分付。

屡欲传情,奈燕子、不曾飞去。倚珠帘、咏郎秀句。

相思一度。秾愁一度。最难忘、遮灯私语。

澹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指春衫、泪曾溅处。

形式: 词牌: 解佩令

鹊桥仙.七夕舟中

河深鹊冷,云高鸾远,水佩风裳缥缈。

却推离恨下人间,第一个、黄昏过了。

舟行有恨,愁来无限,去去长安渐杳。

应将巧思入相思,觉泪比、银湾较少。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蝶恋花

二月东风吹客袂。苏小门前,杨柳如腰细。

胡蝶识人游冶地。旧曾来处花开未。

几夜湖山生梦寐。评泊寻芳,只怕春寒里。

令岁清明逢上巳。相思先到溅裙水。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