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洪启进游崆峒岩

崆峒怪石自芳洲,疑是鳌乘海上浮。

未许翠华重问道,且教凫舄暂寻幽。

扪萝掩映三山雪,呵笔中分五岳秋。

玉液不随丹井落,金椒偏向洞云收。

江亭晚色惊堤柳,闾阖春光到客裘。

最喜使君曾问俗,青郊仍见驾星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崆峒岩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交融。

首联“崆峒怪石自芳洲,疑是鳌乘海上浮”以奇特的想象开篇,将崆峒岩的怪石比作海上的巨鳌,既突出了岩石的形态独特,又赋予了其生动的动态感,仿佛它们在海面上漂浮,充满了神秘与壮阔的气息。

颔联“未许翠华重问道,且教凫舄暂寻幽”则表达了对崆峒岩的向往之情,暗示这里不仅自然景观绝美,还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值得人们深入探索与感悟。

颈联“扪萝掩映三山雪,呵笔中分五岳秋”进一步描绘了崆峒岩的自然风光,通过“扪萝”、“掩映”、“三山雪”、“呵笔”、“五岳秋”等意象,展现了四季变换中的不同风貌,既有冬日的静谧与洁白,也有秋天的丰富与多彩,体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季节轮回的美妙。

尾联“玉液不随丹井落,金椒偏向洞云收”则以“玉液”、“丹井”、“金椒”、“洞云”等象征性语言,寓意深远,既赞美了崆峒岩的自然之宝,也暗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保护。

最后两联“江亭晚色惊堤柳,闾阖春光到客裘”描绘了崆峒岩周边环境的和谐与生机,通过“江亭”、“晚色”、“堤柳”、“春光”、“客裘”等元素,展现了季节更迭中的人间烟火气,以及人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崆峒岩及其周边景物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也融入了人文情怀与哲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

杨凤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狮子岩

径转云迷杖,奚童扣石扉。

风生猿共啸,霞带鹤孤飞。

一水浮青碧,千峰竞翠微。

夜来云汉近,与子摘星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游阴那灵光寺

览胜径临五指间,空中飞锡启禅关。

千年古柏参天耸,一径苔深点石班。

山狝蹁跹忘世激,洞云吞吐有僧闲。

生来不记韶华换,流水潺湲听未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读信国赠诗感赋

炎运相将尽,先生讵未知。

低徊伤国士,扼腕写新诗。

偶尔暌违感,常怀匡复期。

一心为国恤,二泪托交离。

义胆千年照,忠肝万古披。

侵晨吟逸韵,落月在梁楣。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狼岭樵歌

老夫稚子登狼岭,都□□衣挂松影。

杂遝山中白昼长,从容林下青春永。

负薪下磴日将晡,郢曲高歌天未暝。

蓬蒿没处白云深,红尘不到柴门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