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相院

山前罗万松,邀我行数里。

不知幽人居,但爱乱峰峙。

新晴翠似泼,乍热汗如洗。

幸获听潺湲,何妨濯清泚。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前排列着众多松树,邀请我行走数里。
未曾知道这里住着隐士,只因喜爱那错落的山峰屹立。
雨后初晴,翠绿的颜色仿佛被泼洒出来,突然的炎热让人仿佛刚洗过汗如雨下。
有幸聆听流水声,又何妨在清澈的溪水中洗涤一番。

注释

山前:指山脉前部。
罗:排列。
万松:众多松树。
邀:邀请。
幽人:隐士。
乱峰:错落的山峰。
峙:屹立。
新晴:雨后初晴。
翠似泼:翠绿得像被泼洒出来。
乍热:突然变热。
潺湲:流水声。
濯:洗涤。
清泚:清澈的溪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生动鲜活的笔触,传达了对大自然深沉的情感。

"山前罗万松,邀我行数里。" 这两句描写诗人被茂密的松林吸引,走在山前的道路上,彷彿进入了一片宁静的世界。这里的“邀”字用得非常巧妙,表达了自然景物对人的呼唤。

"不知幽人居,但爱乱峰峙。" 诗人并不知道是否有人在这深山里居住,但是他被那错综复杂、变化无穷的山峰所吸引。这体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

"新晴翠似泼,乍热汗如洗。" 这两句描写了一场刚刚过去的雨后情景,天空放晴,阳光透过云层照耀大地,使得一切看起来都格外清新。同时,这种气氛也让诗人感到一丝温暖,仿佛能感受到雨后的那份凉爽。

"幸获听潺湲,何妨濯清泚。"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声的欣赏,以及对于山涧水流的亲近。在这宁静与清新的环境中,诗人感到十分惬意,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能在这里得到洗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和谐与宁静,同时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与大自然相融合的美好情怀。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有荐胡仁叔为历阳令者仁叔以诗送知己暇日杨德润录以示予因次其韵

四海皆兄弟,三界是道场。

果且无彼我,安用分封疆。

胡公历阳来,气焰何可当。

威严走邸吏,不露太守章。

锦衣荣会稽,暮雨成高唐。

观望改侪辈,鸡群鹤昂昂。

斯民苦兵火,有意哀劳伤。

岂无九转丹,为助千金方。

古来记循吏,不称苟道将。

杀弟自取酷,防人人所防。

子潜去少室,渊明恋柴桑。

出处虽异事,一梦归黄粱。

昔日骨己朽,伤哉今也亡。

邶国歌柏舟,曹风赋鹈梁。

秋来河伯喜,未睹若与洋。

大小自有见,一笑还两忘。

我生分每越,泉石成膏肓。

弃遗等麟角,空虚漫龟肠。

常欲埋车轮,除奸继张纲。

召此人气和,致彼天时康。

语之有暇矣,未窥夫子墙。

理所不可及,马腹徒鞭长。

讵知王者师,异日韩张良。

愿言三顾庐,卧龙起南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次韩子云白莲韵

金缕不相称,纨素新裁衣。

坐令时世妆,屏迹从招挥。

施粉定太白,增分却成肥。

须知冰雪肌,秋月扬明辉。

来从姑射山,一洗百念非。

何烦障青绫,高谈解郎围。

亭亭翠盖中,老眼省见稀。

摇风自披拂,照水相因依。

傍观慎无前,恐犯丞相威。

不如太华巅,食藕家翠微。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次韵子厚弟小春偶成

强插梨花做小春,风前诗思有馀清。

路逢野老那知姓,耳听幽禽自唤名。

岁晚山林松桧色,天寒关塞鼓鞞声。

枕流漱石君无笑,我欲岩居学子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子厚弟喜雨行赠赵守端质

我生畏暑如畏焚,奈此岁旱风尘昏。

十年废放卧岩壑,名虽八品身黎元。

恒旸乞雨雨乞霁,雨转为淫旸转炽。

不知此理果何如,每讶天心异人意。

去年避地还家园,蒿莱满目高侵天。

秋阳肆虐冬益甚,涉春陂泽皆平川。

迩来焦稿遍区宇,黄金融液胶流弩。

赵侯日为疲瘵忧,应怪鲁书三不雨。

天人大抵常相资,顾我录录伤无奇。

鬻浆苦凉屠苦热,敢望屏翳从招麾。

圣主东巡群后觐,万里江淮方水运。

折冲禦侮赖亲贤,何独为霖福斯郡。

精诚昭格吾谁欺,顷间祷雨人所知。

忽然檐溜泻河汉,数声霹雳轰相随。

公堂六月清无暑,旋硙龙团试分乳。

官曹相贺复何言,且戒农夫筑场圃。

小人托庇安村墟,获同野老歌而呼。

愿公玉带悬金鱼,奉报得雨禾生稃。

霏霏不厌沾衣裾,稍晴欲自躬犁锄。

斯民食足吾其俱,何妨把酒仍观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