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厚弟小春偶成

强插梨花做小春,风前诗思有馀清。

路逢野老那知姓,耳听幽禽自唤名。

岁晚山林松桧色,天寒关塞鼓鞞声。

枕流漱石君无笑,我欲岩居学子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春日山林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强插梨花做小春" 一句,以梨花比喻初春之景,但用“强”字暗示着诗人的主观情感投入,以及对这个季节的特别喜爱。接下来的"风前诗思有馀清",则表明诗人在这和风中思绪飞扬,诗思如溪流般清澈且不断。

"路逢野老那知姓" 这一句,以问句形式出现,传达出对遇见的老农缺乏了解的态度,同时也隐含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紧接着“耳听幽禽自唤名”则描绘出诗人在大自然中,对鸟鸣声的细致感受,似乎这些声音都有了名字,显示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岁晚山林松桧色" 描述了年迈时节下,山林中的松树、桧树依旧郁郁葱葱,色彩浓重,这是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永恒的一种写照。"天寒关塞鼓鞞声" 则通过听觉感受,传递出边塞的肃杀气氛,以及战争的隐喻。

最后两句 "枕流漱石君无笑" 和 "我欲岩居学子荆",诗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枕在溪水之上,洗涤心灵,却没有欢笑,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接着“我欲岩居学子荆”则明示了诗人的愿望,是要像古代隐者子荆那样,选择山林中的岩洞作为栖身之所,以此来逃避世俗纷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隐逸生活的心境。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厚弟喜雨行赠赵守端质

我生畏暑如畏焚,奈此岁旱风尘昏。

十年废放卧岩壑,名虽八品身黎元。

恒旸乞雨雨乞霁,雨转为淫旸转炽。

不知此理果何如,每讶天心异人意。

去年避地还家园,蒿莱满目高侵天。

秋阳肆虐冬益甚,涉春陂泽皆平川。

迩来焦稿遍区宇,黄金融液胶流弩。

赵侯日为疲瘵忧,应怪鲁书三不雨。

天人大抵常相资,顾我录录伤无奇。

鬻浆苦凉屠苦热,敢望屏翳从招麾。

圣主东巡群后觐,万里江淮方水运。

折冲禦侮赖亲贤,何独为霖福斯郡。

精诚昭格吾谁欺,顷间祷雨人所知。

忽然檐溜泻河汉,数声霹雳轰相随。

公堂六月清无暑,旋硙龙团试分乳。

官曹相贺复何言,且戒农夫筑场圃。

小人托庇安村墟,获同野老歌而呼。

愿公玉带悬金鱼,奉报得雨禾生稃。

霏霏不厌沾衣裾,稍晴欲自躬犁锄。

斯民食足吾其俱,何妨把酒仍观书。

形式: 古风

次韵王山甫春日出郊探梅

倚竹有佳人,天寒玉肌温。

永怀经年别,及此春日暄。

幽閒谁与娱,依依映丘樊。

计台二三友,才高工拨繁。

幕府公事退,联镳出郊原。

城南富卉木,胜处陈家园。

东风发萌芽,柳眼暗若昏。

昨宵一阵雨,清爽到乾坤。

植杖芳草径,系马枯桑根。

观梅不忍去,错俎罗金樽。

主人笑揖客,徘徊倚朱门。

指麾群儿辈,薪水相抚存。

邻妇抹红妆,来觇攀篱援。

酒酣诗思逸,笔力华旗搴。

姜盐芼芜菁,绝胜瓠叶幡。

萧然出尘姿,飘飘欲腾掀。

桃李分当避,蜂蝶那敢喧。

谁能移将归,栽培拥高垣。

要令百种花,俯伏争趋奔。

不烦频出游,正恐嘲短辕。

太簇初应律,飞霙尚翩翩。

何妨醉瑶舟,大嚼供炮燔。

手撚一枝春,吟笑穷曛暾。

可怜廊庙具,沉滞三家村。

和羹似不晚,作诗与招魂。

形式: 古风

次韵同年蔡仲平察院游西湖

朝日不受雾,晴光似晖晖。

忽然快我心,清风为解围。

坐见九里松,旌幢碧相依。

天竺了在望,上有祥云微。

西湖一千顷,圆荷覆青衣。

轻舟竞游览,往往俗客稀。

幸及新雨霁,欣逢露初晞。

水光与山色,高低映郊畿。

佳哉气葱郁,观阙何巍巍。

谁云门庭远,咫尺永天威。

诸公萃俊杰,高论玉麈挥。

载酒旨且多,不醉无庸归。

馀欢到献酢,滟滟双鸳飞。

新诗烂锦段,想见劳心机。

顾我虽百拙,续貂重相违。

明年若重来,种种当如几。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次韵因上人晚菊简魏定父(其五)

道人如青松,孤高不成丛。

爱此黄金花,萧然有淳风。

新诗皎秋月,警我野性慵。

佳意不在酒,此身今醉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