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其四)甲午宜兴赋僧舍墨梅

姑射山人,仙去后、唯存标格。

犹赖有、墨池老手,草玄能白。

留得岁寒风骨在,岂烦造化栽培力。

有世间、肉眼莫教看,非渠识。元不夜,枝何月。

元未腊,花何雪。最孤高不受,多情轻折。

只有暗香天靳予,黄金作指难为术。

更若将、解语付真真,空成色。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满江红·其四》。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极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禅理的独特感悟。

"姑射山人,仙去后、唯存标格。"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隐居于姑射山中的人物,在他离世之后,只留下了些许可供识别的痕迹。这不仅是对逝者的一种缅怀,也映照出诗人对于过往和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

"犹赖有、墨池老手,草玄能白。"

这里的“墨池老手”指的是僧舍中年迈的画师,依旧在绘制着梅花。这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尊重,也表达了一种对岁月静好、坚守本分生活态度的赞美。

"留得岁寒风骨在,岂烦造化栽培力。"

这两句诗强调了自然界中那种不加修饰即显真实之美。这里的“岁寒风骨”形容的是梅花在严冬依然傲立的坚韧姿态,而“岂烦造化栽培力”则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不需人为雕琢的哲学。

"有世间、肉眼莫教看,非渠识。"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观念的超越和对禅理的追求。“肉眼”指的是凡人的视角,而“非渠识”则暗示了一种深邃难以言说的智慧。

"元不夜,枝何月。元未腊,花何雪。"

这里诗人通过对时间和季节的反问,表达了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中梅花特有之美的赞叹。

"最孤高不受,多情轻折。"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高洁脱俗的情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世间纷扰和情感羁绊的超然态度。

"只有暗香天靳予,黄金作指难为术。"

这里,“暗香”形容的是梅花清冷而不张扬的芬芳,而“黄金作指难为术”则表达了一种艺术创造上的困境,即便是用黄金来描绘,也无法完全捕捉到梅花那份超凡脱俗的韵味。

"更若将、解语付真真,空成色。"

这两句诗通过“解语付真真”表达了对禅理的追求,而“空成色”则是一种对物质形态之外的精神境界的追求和描绘。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刻体悟,也反映出他对于人生、艺术与禅理等多重层面的思考。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其二)和刘仓咏雪

推枕闻鸡,正怪得、乾坤都白。

元是有、福星临照,至和薰出。

缘饰夜城疑不夜,弥漫色界成无色。

更摛词、巧欲夺天葩,尤殊特。貂帽拥,寒何力。

羔酿举,情何极。欠开樽细挹,梅花标格。

十万铁衣冰到骨,祈天只愿王师息。

想家童、日办剡中舟,溪头立。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三)甲申寿蜀阃

天顾坤维,烦紫气、来从南斗。

鞭才定,匆匆塞上,咏薇吟柳。

少借日边霖雨望,教知天下风云手。

听吾民、争说近年无,前朝有。平安夜,舒长昼。

笳鼓静,笙歌奏。记西湖五月,藕花时候。

待把雁门冠带了,归来麟阁丹青旧。

放蜀山、万点入樽罍,为君寿。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一)丙辰生初自赋

明日生初,还知否、明年六十。

嗟老矣、满头都缟,寸心犹赤。

三十载间尘土债,几千里外风涛役。

赖君天、许放故山归,恩无极。出而作,入而息。

美可茹,鲜可食。任浩书空咄,禹笑人寂。

断国谋王非我事,抱孙弄子聊吾适。

且从今、时复一中之,杯中物。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一)乙卯咏海棠

才过新正,能几日、海棠开了。

将谓是、睡犹未足,嫣然何笑。

一片殷红新锦样,天机知费春多少。

更芳期、不待燕黄昏,莺清晓。花旧说,南昌好。

花宜占,东风早。想香霏地近,融和偏巧。

佳句流传千古在,石湖不见坡翁老。

倩何人、寄驿报家山,教知道。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