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其一)乙卯咏海棠

才过新正,能几日、海棠开了。

将谓是、睡犹未足,嫣然何笑。

一片殷红新锦样,天机知费春多少。

更芳期、不待燕黄昏,莺清晓。花旧说,南昌好。

花宜占,东风早。想香霏地近,融和偏巧。

佳句流传千古在,石湖不见坡翁老。

倩何人、寄驿报家山,教知道。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满江红·其一·乙卯咏海棠》。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其中蕴含着对美好时光流逝无悔和珍惜青春的深刻情感。

首先,“才过新正,能几日、海棠开了。”这两句表明时间已经过去了新年的开始不久,而海棠花(一种香气浓郁的花卉)却迅速开放。诗人通过这种对比,传达出春天来得快去得也快的感觉。

接下来的“将谓是、睡犹未足,嫣然何笑。”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春光易逝的无奈与惋惜之情,似乎在问自己为什么要如此急切地享受春天,而春天却总是一闪而过。

“一片殷红新锦样,天机知费春多少。”这里,“一片殷红”形容海棠花的颜色与质感,而“天机知费春多少”则深化了时间对春天美好的无情流逝,暗示着诗人对于珍惜春光的迫切心情。

在“更芳期、不待燕黄昏,莺清晓。”中,“更芳期”表达了对海棠花最佳观赏时刻的期待,而“不待燕黄昏,莺清晓”则描绘出诗人希望在春天的早晨,就能见到这美丽的景色,不必等到黄昏。

随后,“花旧说,南昌好。花宜占,东风早。”两句分别提及了海棠花在南昌的美丽,以及适合在东风中欣赏的时机,显示出诗人对不同地方和条件下观赏春天景色的细腻感受。

“想香霏地近,融和偏巧。”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海棠花香气与土地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这种自然美景的赞叹。

最后,“佳句流传千古在,石湖不见坡翁老。倩何人、寄驿报家山,教知道。”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诗句能够流传千古,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自己年华渐老的感慨,以及通过书信告知家人自己所在之地美景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对海棠花生长环境与时节变迁的精细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时光的珍视和无常生命的感悟,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其三)用前韵送刘仓

荡节将行,原隰尽、花毡铺白。

人羡道、青丝辔整,红蕖幕出。

宇宙中间无点翳,水天上下俱同色。

向个中、著此玉为人,真英特。元自得,融和力。

浑不管,凝寒极。看福星临照,政敷民格。

且访桃源仙世界,伫传梅驿春消息。

定明年、拜表贺端闱,螭坳立。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八)和立春韵简云岩

春自何来,深雪里、南枝先白。

伊祁氏、一番陶冶,千林香色。

弱柳眼回青尚浅,小桃腮晕红将入。

笑渠侬、剪彩与裁花,夸闺德。九十日,春还客。

数千里,官为役。看时来、雁随云去,鱼从冰出。

一脉流通天造化,三杯扶植身关尺。

对东皇、太乙续离骚,需词伯。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六)京递至,亲旧皆无书,再用韵简云岩、朔斋

听彻惊乌,起览镜、顿添头白。

曾不见、江南人寄,一枝春色。

风卷龙鳞残甲下,山无虎迹新蹄入。

罄冰天、桂海使同风,修文德。三十载,江湖客。

千万里,关山役。且付之杯酒,何愁西出。

天女花边浑似剪,志公杖上平如尺。

把富贫、都作一般看,何什伯。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七)再和

小小池亭,仿佛似、洛川岩壑。

天付与、老身游戏,馀生吃著。

剩喜酒能消世虑,翻疑书解妨人乐。

听雨翁、白雪寄新词,愁言莫。毋自叹,蒿莱恶。

甘自味,齑盐薄。对乱花丛竹,翠红交错。

元亮悦闻亲友话,羲之常恐儿曹觉。

望碧云、休忆女乘鸾,人骑鹤。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