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宪使沧浪阁

城池浸空碧,鉴影复观心。

孺子去何在,此歌传至今。

一奁凉月白,万井市声沉。

坎止宁劳问,凭栏意独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城池倒映着空中的碧蓝,如同镜子照见内心。
那个孩子去了哪里,这首歌曲流传至今。
一奁(古时盛物的小盒子)中装着清冷的月光,万籁俱寂的城市只有市井之声低沉。
面对坎坷,何必多问,倚靠栏杆时,我心中思绪深远。

注释

城池:城市,城墙。
浸:倒映。
空碧:天空的碧蓝。
鉴影:如镜的水面。
观心:照见内心。
孺子:年轻人,这里指歌谣中的主角。
去何在:去了哪里。
奁:古代的小盒子。
凉月:清冷的月亮。
万井:形容众多的街巷或市场。
市声:市井的声音。
坎止:坎坷,困难。
宁劳问:何必多问。
凭栏:倚靠栏杆。
意独深:内心思绪深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境界。"城池浸空碧,鉴影复观心"表达了诗人对外在世界的淡漠,以及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和探究。"孺子去何在,此歌传至今"则透露出一丝时光流转、世事无常的情感,而那首歌却能穿越时空,留给后人思考。

接着,"一奁凉月白,万井市声沉"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其中"一奁凉月白"可能是对月色的一种形容,表达了一种孤寂清冷之感,而"万井市声沉"则表现出城市中的喧嚣声逐渐平息,只剩下深沉的宁静。

最后,"坎止宁劳问,凭栏意独深"诗人似乎在询问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思考。"坎止"可能暗指停顿或暂时的安稳,而"宁劳问"则是对平和与忙碌之间状态的探寻;"凭栏意独深"则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心中萌生出的独特而深沉的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种内省之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对个人情感和思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宁静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5)

刘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薛氏园

屋头深锁屿头云,高下亭台景旋分。

荷气晓来迎露看,泉声雨后隔溪闻。

疏棂不碍松萝月,高柳时停鸥鹭群。

只恐此身闲未得,徵书催发暑如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致爽轩

团团竹色绕郊居,勾引清风百亩馀。

忆昔敲门苏内翰,而今下马范中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登东峰亭

凯还几度宴东峰,新构危亭接梵宫。

势入青冥横绝壁,路盘空曲压高松。

临流自笑功名薄,对酒忻逢景色重。

飘泊却惭归未得,日斜坐听暮云钟。

形式: 七言律诗

题清芬阁

自从笔削三千首,复见风骚二百年。

佳句独为时辈许,幽光长伴客星悬。

耳孙文采方高蹈,鼻祖声名更盛传。

曾到先生栖隐处,桐君山下好林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