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里桥方度,双流径已存。
薄寒成翠色,疏雨点黄昏。
竹柏密他树,水云平过村。
群乌栖欲尽,才到县西门。
这首明代诗人曹学佺的《双流》描绘了诗人行经万里桥时所见的景色。首句“万里桥方度”,展现了诗人刚刚渡过万里桥的情景,暗示了旅程的遥远。接下来的“双流径已存”则点出河流交织,道路依然清晰可见,显示出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永恒。
“薄寒成翠色”描绘了微寒的空气中,万物仿佛被染上了一层翠绿,显现出春天的气息。而“疏雨点黄昏”则通过稀疏的雨滴和渐近黄昏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美的意境。
“竹柏密他树”写出了竹林与柏树的繁茂,与其他树木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最后一句“群乌栖欲尽,才到县西门”,以群鸟归巢的画面收尾,既写出时间的推移,也寓含了诗人即将到达目的地的轻松心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融合了时空的流转,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受。
不详
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至广西右参议。天启间,梃击狱兴,学佺所著《野史纪略》直书本末,六年,以私撰野史,淆乱国章罪,被削职为民。崇祯初,起广西副使,力辞不就。家居二十年,潜心著书。南明隆武帝立,乃破家起义,官至礼部尚书。清兵入闽,入山自缢死。有《石仓集》等
与君期入蜀,珍重尺书回。
只索诗篇寄,不同朋友来。
益州香米熟,官舍菊花开。
敌却巴中路,猿声一段哀。
客邸当良夜,观空在一庭。
月为片水白,云作断涯青。
砌合丛边露,墙过竹里萤。
北窗时偃卧,风起自泠泠。
园日涉成趣,经时胡不过。
鹤迎防践稻,鱼戏欲翻荷。
儿辈知余懒,僧寮占处多。
连宵无月色,微雨湿烟萝。
夜坐多蚊母,秋成半芋魁。
寄桑传酿法,文石中碑材。
戍饷资桥税,山田仰粪灰。
广南商贩到,盐厂雪盈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