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沈启南画林居图和韵专诸要离

春风荡乡国,遍地成小草。

岂不养浮名,末路难自保。

清泉激幽赏,长松托遥抱。

念彼先达迹,空为后人悼。

青山一见属,方知此图好。

便欲移住之,与山长不老。

绝胜中书堂,二十有四考。

以为黄鹤樵,此樵叶图早。

是故必隐沦,白石翁所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名为《题沈启南画林居图和韵专诸要离》。诗中描绘了对一幅名为“林居图”的画作的赞美之情,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春风荡乡国,遍地成小草”以春风拂过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开篇,暗示了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同时也预示着新生与希望的到来。接着,“岂不养浮名,末路难自保”两句则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反思,指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名利难以保障,引出对真正价值的思考。

“清泉激幽赏,长松托遥抱”描绘了一幅清泉潺潺、松树挺拔的画面,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高远的理想追求。接下来,“念彼先达迹,空为后人悼”表达了对前人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提醒后人不应重蹈覆辙,应珍惜眼前的美好。

“青山一见属,方知此图好”一句点明了对画作的赞赏,认为这幅画作如同青山一般,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感受。“便欲移住之,与山长不老”表达了诗人想要融入画中世界,与自然同生共存的愿望,追求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状态。

最后,“绝胜中书堂,二十有四考”与“以为黄鹤樵,此樵叶图早”两句对比,强调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在自然中生活远胜于官场的束缚。“是故必隐沦,白石翁所造”则表明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坚定信念,认为只有像白石翁这样的智者才能理解并实践这种生活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纯净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即事

夜雨㶁㶁来,与漏相终始。

不惊少年卧,偏滴老人耳。

陆沈渐相迫,天漏犹未已。

西邻晓炊罢,白粥清映底。

今年犹自可,明年饮寡水。

东舍得顺风,号呼应鞭棰。

可怜征求骨,共作鱼鳖饵。

忽逢黄冠客,叩门谈玄理。

烧金事已谬,辟谷谋可耻。

那能一身活,坐看群黎死。

形式: 古风

奉题师真十札后

圊溷游蛆虫,爽然谓清泠。

即且甘其带,了不悟腐腥。

扰扰蛮触间,忽已迫颓龄。

和璧点来多,无地不青蝇。

幸遇慈悲母,悯念我顽冥。

洒以甘露津,挽我胎气零。

授以黄冠绦,系我垂解形。

密契托盟辞,彷佛梦乍醒。

累纸皆小隶,煜若周天星。

至宝杂流沙,谁能简其英。

缃缥白玉轴,奉之同六经。

月窟骊龙居,所至必服膺。

得鱼良世觊,忘筌岂余情。

形式: 古风

答帅礼部机

武夫各自珍,片言刖和子。

款段以康庄,目前弃千里。

日余成苟步,迷阳来见枳。

一饱清泌流,杜门掩其耳。

夫君厌承明,分曹佐三礼。

俯仰六代间,愀焉叹茅靡。

思祛青云尚,遐结中林轨。

开椷何所有,有兰复有芷。

虽复重襺之,芬芳不能已。

金陵群少年,龂龂凿其齿。

自非旷士识,安能排众毁。

佩璧宁佩瑕,买骏宁买死。

千秋自有伸,谁能更论此。

形式: 古风

授产儿辈作(其一)

今日何宴会,毕享馂其余。

儿女前跪列,手授一束书。

汝祖饘粥资,非窘亦非舒。

斋中歌九友,汝父日与居。

弃之忽若遗,不复意踌躇。

缓步西南去,落日照精庐。

一瓢挂空壁,其乐当何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