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十二)龙谢水车

神龙谢水车,吾语尔来前。

尔虽用于人,我亦用于天。

在物固不同,于用岂殊然。

水下高田乾,尔能俯水取。

假人不尔用,尔受田责否。

吾身虽为龙,动亦天所主。

天犹不有命,我安事为雨。

形式: 古风

翻译

神龙不再使用水车,我来告诉你这个道理。
你虽然为人服务,我也服务于上天。
在本质上我们有所不同,但在用途上难道会大相径庭吗?
干旱时,水车能汲取水源灌溉低田。
如果人们不用你,你会因此受到田地管理的责任吗?
我身为龙,行动也由天主宰。
连天都没有预定的命运,我又何必去降雨呢。

注释

神龙:古代神话中的龙。
谢:放弃。
水车:古代灌溉工具。
尔:你,指水车。
人:人类。
天:上天,自然。
固:本来。
殊然:显著不同。
田乾:田地干旱。
俯水取:汲取水份。
假人:如果人们。
责否:会被责备吗。
吾身:我的身体。
动亦:行动也。
所主:主宰。
天犹:即使是天。
命:命运。
事为雨:降雨之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名为《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十二)龙谢水车》。诗中通过神龙与水车之间的对话,表达了天人合一、自然万物各有所用之意趣。

首句“神龙谢水车,吾语尔来前”开篇便直接点出了主角神龙向水车致歉,并预示了即将展开的一番对话。接着的两句“尔虽用于人,我亦用于天”强调了各自所处的境遇与角色分工。

“在物固不同,于用岂殊然”则进一步阐述了万物有别、用途不一的哲理。下面的“水下高田乾,尔能俯水取”展示了水车利用自然之力以灌溉农田的情景,而“假人不尔用,尔受田责否”则是对水车作用于人类耕作的一种提问和反思。

最后两句“吾身虽为龙,动亦天所主。天犹不有命,我安事为雨”表明了神龙作为自然之象征,其行动同样受到天道的支配,而自身则安于其本职,即降下滋润万物的甘霖。

通过这场对话,诗人展现了一个和谐共生的宇宙观,其中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价值与使命,并在自然界中各司其职。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五)耒问镈

一畦失之荒,尔力亦可耨。

天下方漫芜,尔功亦何有。

形式: 古风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七)耒问斧

子斧谁尔为,黑白大分别。

朝伐一樗死,暮伐千樗蘖。

尔终不自谋,几日不缺折。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八)斧问耒

大樗吾犹伐,小樗何畏蘖。

吾缺犹俟磨,尔折将奈何。

形式: 古风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六)镈问耒

天下方漫芜,顾我适有庸。

使其已除涤,我将何以功。

我岂大无效,自是用我慵。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