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三)

身世日泯泯,譬彼一毫轻。

胡为饿首阳,不必造承明。

达人不言命,耻向宠辱惊。

不为槛下虎,即作林中麖。

悯悯欲夸俗,皎皎还为名。

卜筮虽小艺,逸哉严君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杂诗(其三)》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人生、命运、达观态度以及个人选择的深刻洞察。

首句“身世日泯泯,譬彼一毫轻”描绘了人生的平凡与微不足道,如同微尘般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消逝。接着,“胡为饿首阳,不必造承明”则提出了对追求功名利禄的质疑,暗示了作者对于传统价值观的反思。接下来的“达人不言命,耻向宠辱惊”表达了达人的智慧——他们不被命运所束缚,也不因外界的赞誉或批评而动摇内心。

“不为槛下虎,即作林中麖”运用比喻,进一步阐述了面对困境时的态度选择,无论是成为困于笼中的猛虎,还是成为自由自在的鹿,都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和心态。这反映了作者对自由与自我实现的向往。

“悯悯欲夸俗,皎皎还为名”揭示了社会风气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人们往往为了迎合世俗而做出违背本心的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追求。最后,“卜筮虽小艺,逸哉严君平”以严君平为例,说明即使从事看似微不足道的职业,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生、命运、个人选择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由、达观、高尚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体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其四)

古人有精思,飘飘出天壤。

遗形若屣履,宁复顾烦鞅。

高凤会幽趣,乃贻漂麦让。

御寇好游适,初闻内观赏。

希夷本人境,奚惮不可往。

有说即忘言,指象真为驵。

形式: 古风

杂诗(其五)

少小负不羁,长大好丘壑。

天事与人为,信哉何寥廓。

乃知戛戛行,皆为名所缚。

宁为琐琐人,有非利所攫。

至行本无为,俗论自美恶。

强行或颠沛,终始岂亿度。

朱张信吾师,王贡不可作。

咄咄辕门驹,毋以吾斟酌。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杂诗(其六)

达人体无为,汎汎若野马。胡为狂夫志,?然小天下。

知足自有馀,多谋始恨寡。

可否必系己,出处焉用假。

大块劳群物,吾生信容冶。

死生会如一,高情乃能舍。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赠磻翁龙尾砚

龙尾山盘八十里,龙尾有潭下无底。

秋月亭亭潭气黑,其中有石色如墨。

山川秀气散不为,风云顽不为砂砾。

融结至宝有物主,水上经营无处所,经年始获不敢贾。

我昔游江南,有客遗我誇龙子。

吾知龙能变化,是或不可制。

追琢为巨砚,大笔挥离骚。

中圆体天形,外方作地象。

精光熠熠角生浪,熟视乃有绀罗文。

莹润无与比,玩爱何可论。

我今樗散无所事,特赠华阳鸿笔丽藻人。

吾闻蜀都多学士,寘诸文府为战具。

君如穷经遂绝笔,请典大轴传后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