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伊川令》由清代诗人彭孙遹所作,以阮亭题余氏女子绣洛神图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绣品与人物情感交织的画面。
“采珠拾翠纷来往。罗袜轻盈样。” 开篇即以“采珠拾翠”描绘了女子绣制时的场景,珠光宝气与翠色交映,烘托出绣品的华美。接着“罗袜轻盈样”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绣女轻盈的身姿,仿佛能感受到她绣制时的专注与灵动。
“何处通辞波上。肠断东阿才子,一赋千秋悲怆。” 这几句借用了曹植《洛神赋》的故事,将绣品与历史名篇相联系,表达了对东阿才子曹植的哀思,同时也暗示了绣品中蕴含的情感深度和艺术价值,如同千年悲歌,触动人心。
“针神原是魏宫人,重拈出、洛灵小像。” 最后两句点明了绣女的身份——针神,即技艺高超的绣女,她如同古代宫中的巧手,重新勾勒出了洛神的形象。这里的“洛灵小像”不仅指绣品中的形象,也象征着绣女内心世界的展现,以及对古典美的追求与传承。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引用,展现了绣品的艺术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寄托了对历史人物和传统美学的深情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