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道源弹琴之句(其一)

数尺焦桐常在手,知子爱歌兼爱酒。

今朝已是二月三,梅花驿使曾来否。

古今多少无奈何,古人慷慨良已多。

为报陶潜且饮酒,无弦琴上不须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酬李道源弹琴之句(其一)》由宋代诗人徐积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音乐、友情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首句“数尺焦桐常在手”,以“焦桐”象征古琴,表达诗人与古琴相伴的日常,传递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生活态度。接着“知子爱歌兼爱酒”,点明了朋友之间的默契与情感交流,无论是歌声还是美酒,都是情感沟通的媒介。

“今朝已是二月三,梅花驿使曾来否”,将时间与自然景象结合,暗示着季节更迭,同时也引出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仿佛梅花驿使是传递友情的使者,是否已经带来了对方的消息。这种细腻的情感流露,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期待。

“古今多少无奈何,古人慷慨良已多”,诗人在此处反思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无奈的感慨,同时也赞美古人面对困难时的慷慨与勇气。这种对历史的回顾与对人性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洞察力。

最后,“为报陶潜且饮酒,无弦琴上不须歌”,引用陶渊明饮酒赋诗的典故,鼓励朋友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即使没有琴声,也应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趣的向往,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酬李道源弹琴之句(其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音乐、友情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文化内涵的佳作。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酬李道源弹琴之句(其二)

漫翁来索诗千首,须与古人沽美酒。

近来声调太寻常,不知得似阳春否。

漫翁教我歌云何,水远山长春思多。

安得桓伊吹短笛,共君慷慨一时歌。

形式: 古风

和马秀才

君看淮上翁虽老,胸中意气从来好。

白日吟到夜,夜后吟到晓。

门前是双柳,树上无栖鸟。

西边是人家,人家儿夜啼。

四更五更后,往往催鸣鸡。

东边是空庭,空庭清风多。

吟声上河汉,河汉生银波。

移声入明月,桂树无停柯。

蟾蜍不得睡,狡兔将奈何。

清风却下来,直入淮之水。

不知淮东西,波浪如何止。

清风清风不复住,复住射阳湖上路。

宁知烈士怨曹袁,义鬼哀哀冤来诉。

此声未可□臧洪,不须更往吴江去。

吴江心中有冤血,冤声吼兮冤气结。

奈何乎湘江亦有独醒夫,醒时何故沈其躯。

当时鱼腹今在无,此声莫过洞庭湖。

形式: 古风

谢皇华使者

皇华使者将就车,先声即日传江湖。

良民置酒相歌呼,奸人落胆猾吏逋。

手中平握三尺书,权衡轻重量锱铢。

冤声弊狱一切除,宁其家室完其肤。

本朝宽大恩涵濡,一物不被成焦枯。

烦公大手持刀鈇,开塞去拥锄荆芜。

其和易致仁易孚,此行遂与春风俱。

蛮酋鼠窜稽天诛,官兵指日缚狂奴。

皮囊插羽徵军须,人方汲汲公有馀。

藉公之智须公谋,使星已动宜疾驱。

非惟一道无无辜,朝廷南顾无忧虞。

吾州父老将何如,呼其子弟牵仆夫。

絷之维之马与驹,晨炊夕爨空其郛。

亦有下客身鳏孤,怀公礼义心区区。

寄诗如问公起居,公能报我荆州书。

形式: 古风

谢田守

前日李山阳,说公安且裕。

精神健复初,决遣敏如故。

吏复畏其明,民复爱其恕。

可保长康宁,但更勉将护。

寻闻车马出,州人喜可知。

或出车前望,或走车后随。

南郭有贱叟,虽愚亦更喜。

不敢问公者,恐烦答数纸。

贱叟固自讼,太守谦愈劳。

即以出之日,折简亲挥毫。

送之上尊酒,副以黄巨苞。

情意专如此,礼义积已高。

贱叟不能报,自恨如时辈。

所以作诗者,欲公重自爱。

自爱以为国,为国斯为民。

慰我之乡党,悦公之慈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