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贤人虽学心无闷,君子须知道自消。
德似仲尼悲凤鸟,圣如姬旦赋鸱鸮。
看松好待严霜降,试玉宜将烈火烧。
青女祝融如不党,愿分顽石与山苗。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王禹偁所作,名为《放言(其三)》。诗中通过对贤者和君子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品德修养的高标准和个人抱负,以及对古圣先贤的崇敬之情。
首句“贤人虽学心无闷”强调了贤者的学习态度,即便是已经知识渊博,但仍旧保持着一颗谦虚好学的心。紧接着,“君子须知道自消”则是在告诫君子应当明白如何在修养中不断磨练自己,达到德性上的完善。
“德似仲尼悲凤鸟”中的“仲尼”指的是孔子,而“悲凤鸟”出自《诗经·凤鸣之什·凤鸣》,“凤鸣于岐,.check是-checked,其羽可用为仪。”这里比喻孔子的德行高尚如同凤凰鸣叫般令人景仰。
接着,“圣如姬旦赋鸱鸮”中“姬旦”指的是周文王的名臣姬发,而“赋鸱鸮”则是形容他的才华横溢,能将平凡事物(鸱鸮,即猫头鹰)写得生动传神。
“看松好待严霜降”表达了对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松树在严寒霜冻中依旧挺立,象征着坚持和不屈不挠。诗人希望能在严峻考验来临前就像松树一样准备好。
“试玉宜将烈火烧”则是通过对比珍贵的玉石必须经历高温火焰的熔炼,来强调品德修养需要经过困难和挑战才能显现出真实价值。
最后,“青女祝融如不党,愿分顽石与山苗”中“青女祝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而“顽石与山苗”则分别象征着坚硬不屈和生长的力量。诗人表达了对火的崇拜,并希望能像祝融一样,不分敌我,愿意将自己的坚韧不拔(顽石)和生命力(山苗)贡献出来。
整首诗通过对贤者、君子、圣人的描写,以及对自然界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于个人修养和德行的追求,以及对于传统文化和道德理念的尊崇。
不详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人生唯问道如何,得丧升沉总是虚。
宁可飞鸿随四皓,未能鱼腹葬三闾。
傅岩偶梦谁调鼎,彭泽高歌自荷锄。
不向世间争窟穴,蜗牛到处是吾庐。
荣枯祸福转如轮,幽暗难欺有鬼神。
天上若无司报者,世间争向不平人。
夏虫莫怪冰壶色,秋隼休猜月窟身。
吾道斯文如未丧,且凭方寸托穹旻。
中郎亭树据江乡,雅称诗翁赋醉章。
莼菜鲈鱼好时节,晚风斜日旧烟光。
一杯有味功名小,万事无心岁月长。
安得便抛尘网去,钓舟闲倚画栏旁。
县斋东面是禅斋,公退何妨引鹤来。
长爱座中如洞府,却惭衣上有尘埃。
竹声冷撼秋窗雨,山影青笼晓院苔。
最忆去年飞雪里,煮茶煨栗夜深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