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十年隐居山林,专心著书的情景。首联“十载回山只著书,一编初就竟何如”表达了诗人十年苦心孤诣,终于完成著作,却对成果心存疑虑,充满期待与忐忑。颔联“杀青想尽黄陵竹,剖素常空白水鱼”运用了比喻手法,以“黄陵竹”和“白水鱼”象征著作的精炼与深刻,暗示作品如同竹子般坚韧,如同鱼儿般纯净,充满了智慧与灵性。
颈联“尘起江头频障扇,秋深门外久县车”则通过环境描写,展现了外界的喧嚣与忙碌,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诗人频繁地举起扇子遮挡尘土,可见外界的纷扰并未影响到他内心的平静;而门外车辆久停,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暗示着诗人对于著作完成后的期待与不安。
尾联“明年待买泷湘棹,欲就三闾问卜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规划。他计划购买船只,前往泷湘之地,寻求屈原(三闾)的指引,寻找一个适合隐居的地方。这一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深敬仰,以及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思考与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诗人隐居生活、著作完成后的心理活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展现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